沈陽新鬆機器人公司廠房內,技術人員在測試工業機器人機械手臂。 (記者劉勇/光明圖片)
本月初,在上海舉行的2016年第五屆中國國際機器人展上,沈陽新鬆機器人公司不僅一舉斬獲“中國工業機器人金手指獎”及“中國服務機器人金手指獎”兩項大獎,而且打破國外壟斷,推出了運動精度高、范圍大、承載能力強、姿態靈活的六軸並聯機器人,成為展會最大亮點。
機器人被譽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發展水平成為衡量制造業高端與否的重要標志。近年來,沈陽市高度重視機器人產業發展,一系列鼓勵扶持政策接踵而至,為企業發展做足了鋪墊。今年4月,由新鬆公司牽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等單位共同組建的沈陽市機器人產業聯盟正式成立。至此,以新鬆公司為龍頭、50余家機器人智能制造裝備企業分工協作的產業格局逐漸形成,綜合競爭力日益增強。
發揮后發優勢,瞄准高端技術發力
世界機器人行業高速發展時,我國的機器人事業才剛剛起步,新鬆公司一誕生,就面臨著與強大跨國企業同台競技的生存壓力。“公司成立之初就致力於以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為導向,形成特色鮮明的機器人與自動化產品,打造真正意義的高技術企業。”新鬆公司總裁曲道奎說。
自2000年創辦至今,新鬆公司已發展成為國內規模最大、品牌產品線最全的機器人上市公司,擁有幾百項國家專利,80%以上的產品屬於自主創新。2007年,新鬆公司自主研發的移動機器人產品,在通用公司全球招標中一舉拿下三個新建廠項目,改寫了中國高科技產品“隻有進口沒有出口”的歷史。
新鬆公司的品牌部部長哈恩晶告訴記者,為打破國外的技術壟斷與封鎖,新鬆公司攻克了包括機器人感知、機器人決策、機器人網絡、人際交互、人工智能等在內的多項關鍵核心技術,已擁有機器人控制器及伺服驅動器等關鍵部件,正在伺服電機及減速機方面加大布局力度。
目前,該公司工業機器人產品性能已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技術水平。潔淨機器人是國內唯一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供應商,徹底打破了被日本、韓國、歐美國家等發達國家壟斷的局面,大量替代進口產品﹔移動機器人佔據國內汽車市場、電力市場份額90%以上。該公司產品已出口23個發達國家及地區,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客戶為外資企業。
政策精准扶植,讓創新企業引領發展
近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仍大多應用在搬運、碼垛等低端領域,在速度、載荷、精度、自重比等主要技術指標方面,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為了破解機器人產業鏈關鍵環節缺失,解決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企業“小、散、弱”等問題,沈陽市政府精准發力,扶持機器人產業有序發展,鼓勵不同企業在細分領域佔據主導地位,打造集科研創新、應用創新於一體的機器人生態圈。
在沈陽機器人產業培育中,創業型機器人企業快速成長。其中,沈陽通用機器人公司申請的技術專利有90%以上轉化為產品,已在機構、減速、伺服、運動控制等方面掌握機器人本體關鍵技術,多種機器人產品填補國內空白,成為國內首個質子放療設備核心機器人配套設備供應商。其研制的機器人核心部件減速器可以取代進口產品,近期將在沈陽中德產業園投產。沈陽通用機器人公司創始人李洪誼說,沈陽機器人產業基礎雄厚,但仍需政府科學引導精准扶持,讓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發展壯大,帶動產業的良性發展。
產學研深度融合,為產業持續發展蓄力
今年高考,東北大學、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沈陽新鬆公司合作組建的國內“985”高校首個機器人科學與工程學院正式招生。
東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吳成東告訴記者,機器人不是簡單自動化,更不是簡單的替代重復勞動,應該是人工智能與機械電子控制的完美結合,智能機器人是未來發展趨勢。建設高度綜合化、交叉化、國際化、專業化的機器人學院,將有助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水平拔尖人才,解決行業的重大前沿課題。
據了解,東北大學是國內較早開展智能機器人領域研究的機構之一,其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所自20世紀末深入智能機器人領域,取得了許多國內外頗具影響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根據協議,機器人學院建設中,各單位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探索創新人才選拔培養途徑,開展合作教學和人才培養,共同推進機器人學科與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以產學研結合的特色發展方式支持機器人學科建設、產業發展。
沈陽市市長潘利國表示,發展機器人產業既是老工業基地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也是壯大新興產業創造新增長點的重要途徑。據統計,2015年,沈陽機器人銷售收入55億元,同比增長30%,產品在國產機器人市場的佔有率超過20%,今年上半年預計實現收入29億元,同比增長10.1%。(記者 劉勇 畢玉才)
中國古代科技貢獻有哪些? 遠不止“四大發明” 一直以來,“四大發明”就是中華科技文明一種標志。但其實我國古代重要發明創造遠不止於此。為了讓國人更清晰地了解中國古代的科技貢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研究組經過三年系統梳理,總結出了中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88項,並正式對外發布。【詳細】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落成 可能帶來系外脈沖星驚喜7月3日上午,隨著最后一塊反射面單元被順利安裝在索網上,我國在建的“觀天巨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主體工程正式完工。“我們希望通過FAST首次發現銀河系以外的脈沖星。”國家天文台副台長、FAST工程常務副總經理鄭曉年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