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城區生存教育基地聯手杭州教育百師通,共同舉辦關於溺水兒童救助演示的視頻直播,專業教練員演示預防、識別、救助溺水兒童的技巧及注意事項。直播吸引了千余名觀眾在線觀看,家長還可通過“杭州教育百師通”微信公眾號觀看完整視頻。
上城區生存教育基地高級救生教練汪潔說,溺水者會同時出現三種情況:在水中是呈豎直狀態,水不停灌入口鼻,表情非常猙獰害怕。在救援上,汪潔推薦了三件“神器”,都是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在直播現場,六年級男生小林在水中扮演溺水者,汪潔馬上將一個空的塑料瓶拋過去,小林抓住后將塑料瓶墊在脖子下方,讓口鼻浮出水面。汪潔又拿出一個空書包,拉上拉鏈后拋向小林。空書包遇水后迅速膨脹成一個球,小林能借力支撐一段時間。最厲害的是,汪潔神用一隻塑料袋在空中猛揮兩次,灌滿空氣后迅速扎緊並拋向小林,這個塑料袋也成了很好的救命漂浮物。
“特別要強調的是,絕不建議採用手拉手的方式去救溺水者。”汪潔說,這是一種非常危險且成功率極低的救援方法,由於水下壓力過大,救助溺水者需要很大的力氣,特別是同齡人之間,力量差距太懸殊。(記者王潔 通訊員王雨林)
中國古代科技貢獻有哪些? 遠不止“四大發明” 一直以來,“四大發明”就是中華科技文明一種標志。但其實我國古代重要發明創造遠不止於此。為了讓國人更清晰地了解中國古代的科技貢獻,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中國古代重要科技發明創造”研究組經過三年系統梳理,總結出了中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88項,並正式對外發布。【詳細】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落成 可能帶來系外脈沖星驚喜7月3日上午,隨著最后一塊反射面單元被順利安裝在索網上,我國在建的“觀天巨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主體工程正式完工。“我們希望通過FAST首次發現銀河系以外的脈沖星。”國家天文台副台長、FAST工程常務副總經理鄭曉年說。【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