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魯智勇博士 |
很多人熱愛運動健身,可是琳琅滿目的運動項目,我們該怎麼挑選呢?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的魯智勇博士作客人民網,從專業的角度為不同年齡段的人如何選擇運動項目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魯智勇博士指出:“不同年齡段的人,運動強度及運動能力各有差異。按照青少年的身體的發展規律來說,6-14歲是耐力素質發展的敏感期。這個時期的運動主要以耐力運動為主,一般孩子在學會獨立行走后,就可以訓練其耐力素質。有研究報道,世界范圍內,14歲以下的孩子中跑得最快的,馬拉鬆成績能跑到3小時以內。因此,耐力素質的訓練有利於孩子生長發育,且能使他們達到較高的運動水平。但14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不應過早進行力量訓練,因為人的心血管系統發育完善要到14歲以后,14歲之前如果過多訓練力量,容易導致心血管系統的損傷,從而對以后的生長發育不利。”
對於14-28歲的人群,魯智勇博士指出:“14-28歲是一個特殊的年齡段,因為這是人體的生長發育期。全身骨骼及肌肉系統正處於一個逐漸強壯的過程。這時候如果給身體相應的良性刺激,人體生長發育的會更快,同時強度也更大、更結實。所以,這個階段對於青年運動員來說,沒有必要限制運動項目,在他能力所及的范圍內,盡量培養他的興趣愛好,比如球類運動、跑跳運動都可以。”
魯智勇博士說:“28歲之后又是一個年齡階段。28歲之后,人體骨骼系統已經發育完成,如內臟系統等等發育都很完善。這時候是人體發育比較旺盛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對運動項目的選擇可以很豐富,宜選擇有氧運動,不同個體可根據自己的個人能力,選擇跑步或游泳等項目。但是,也可以根據社會交往的需要,選擇一些球類運動,例如籃球、足球,這些都有益於身心。”
但對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體育愛好者,魯智勇博士建議他們在項目選擇時要慎重。“因為這時人體的心肺功能、身體肌肉力量都處於下降期。對於項目的選擇一定要考慮到今后的可持續發展,所以項目的選擇盡量以快走、慢跑或是游泳為宜。其次,一些活動量較小的運動項目,比如台球、高爾夫球、門球等,都適合老人做有氧運動,既能促進心肺,又能保持肌肉力量處於一定的刺激狀態下,有益身心。”(黃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