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事件流言破解系列報道】

捕風捉影! 吃素與心腦血管病沒有必然聯系!

2016年07月15日08:21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資料圖:2015年3月1日, 在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農貿市場內,不少市民前來挑選蔬菜。

(寧文武/人民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謠言】

近日,網上一篇名為《39位心內科醫生集體吃素!他們說:接觸太多病人,長教訓了》的文章引起廣泛關注。文中稱,一位記者去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心內科採訪,看到心內科醫生的午飯基本全素。文中的醫生稱,多吃一份肉,心血管死亡風險增16%,癌症死亡風險增加10%﹔而少吃肉,患心血管病率降低20%。因此,該文勸誡大家少吃肉、多吃素,這樣才能保証身體健康。

【謠言粉碎機】

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台、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布的6月“科學謠言榜”將上述問題直接列為謠言,認為這一說法並不屬實。飲食富營養化確實會引發一系列心血管問題,但是隻吃素難道就能都杜絕嗎?實際上,都目前為止,並沒有一項研究能夠証明這一點。

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一大因素就是高血脂,飲食的油膩程度與血脂確實有著解不開的聯系,但不是必然的。血脂在人體內有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各種營養素(澱粉、脂肪和蛋白質)在體內是可以互相轉化的。一個人如果體內合成血脂(膽固醇)能力強的話,就算隻吃素也會有高血脂,素食隻對高脂血症患者有一定幫助。減少心腦血管疾病,合理膳食基礎上增加身體鍛煉才是驅除疾病最好的方式,僅靠吃素幫助有限,如何不結合個體特點盲目素食,尤其是過度素食,對身體健康可能還會產生營養和健康危害。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劉城通過南方都市報指出,長期吃素很容易陷入營養不均。吃素時,由於不能吃肉,人體可能選擇攝入大量主食填飽肚子,過量的碳水化合物轉化成甘油三酯,時間長了也會造成高血脂﹔另外雖然食用的是素菜,但如果烹飪方式不當同樣攜帶著間接油脂﹔如果喜歡吃瓜子、花生、核桃等小零食,這些食物本身含有脂肪,若是煎炸工藝加工而成,脂肪含量更不少。長期素食可能造成營養缺乏或失衡,出現糖、脂代謝紊亂,加上控制不當、食物選擇不當,可能導致間接攝入油脂過多,總熱量超標等,一系列的問題都可能導致高血脂症。

那麼,如何飲食才是科學合理的呢?2016年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強調:平均每天攝入魚、禽、蛋和瘦肉總量應小於四兩,每天禽畜類攝入量為40-70克﹔以素食為主,肉類要適量攝入,根據自身體質和生活習慣,合理搭配飲食。同時,在注意飲食的過程中,還要邁開腿。科學、合理的運動十分重要,步行是最好的運動方式,每天堅持行走至少30分鐘至一小時,每周4-5次,能夠有效消耗掉體內攝入的過多油脂。(陳瑤)

(責編:王珂園(實習生)、肖玲)

推薦閱讀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運抵海南文昌 將於11月首飛 9月1日,我國最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安全運抵海南文昌清瀾港。火箭完成一系列裝配和測試工作后,將於11月擇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實施首次發射任務。【詳細】

中科院為海外青年學者回國創新發展鋪路搭橋127名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及“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以及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家的100余位海外優秀青年學者和中科院海外評審專家代表近日齊聚北京,交流了解國內科研領域最新情況。【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