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安徽望江縣多處村民房屋被淹(新華網張峭春 攝)
【謠言】
進入6月份以來,我國長江中下游沿江、江淮、西南地區出現強降雨過程,給貴州、江蘇、安徽、湖北等地造成嚴重的洪澇災害,當地百姓的財產、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連續暴雨導致洪澇災害發生,原水中的有機物、無機物、泥沙、垃圾會比平時有所增加。此時,自來水廠的取水和淨化工作將難以得到保障。於是,家中自來水變黃、有泥垢等現象常有發生。結合該現象,就有人趁機發布謠言。“緊急通知:今天晚上開始至明天有特大暴雨,有可能是大洪水……大暴雨后自來水可能會渾濁兩三天……”這一消息利用了人們的恐懼心理,在各地論壇上廣泛傳播,已蔓延到朋友圈。
【謠言粉碎機】
在災區群眾努力自救、奮起抗洪的同時,這一謠言的出現不免引起大家內心的不安與憂慮。但事實真的是這麼回事嗎?7月5日,武漢市水務集團相關負責人通過人民網指出,此信息純屬謠言,暴雨不會影響自來水水質。據介紹,武漢市大暴雨對長江、漢江原水的水質影響不大,更不會影響到在供水管道中封閉運行的自來水。
流速快、稀釋度高,源頭不會受影響
“在下雨天,管網超負荷運行的情況下,雨水和污水一起流到江裡去,這是必然的,這是雨污合流制帶來的影響。”長沙市水務局副局長羅國強通過紅網坦承。“但是在污水被稀釋以及江河流速比較快的情況下,對於水質的影響很快就會消除。”羅國強補充說,超出截流部分的水必須是溢流的,但雨水和污水混合之后,稀釋度比較高,而且下雨天河流的流速也比較快,這個影響也將很快得到消除。另一方面,自來水廠目前已有自己的應對能力,“制水廠的工藝完全能達標出水”。
自來水廠的四道關卡
由於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原水裡含有各種各樣的雜質。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飲用需求,這些原水往往會經過多重處理,包括混合、沉澱、過濾、消毒四個步驟。混合過程是將藥劑混入水中以形成大顆粒絮凝體﹔沉澱則將混合階段形成的絮狀體定期排出池外﹔過濾則對飲用水進行進一步處理,通過粒狀濾料層截留水中的懸浮顆粒,將其清除出去﹔消毒要求消滅致病微生物,防止細菌繁殖。以上四步只是保証水質,自來水廠還會安裝出廠水濁度儀,它會對水質進行全天候檢測。當檢測結果完全符合國家標准時,它才會流到每家每戶。在如此嚴密的生產工藝流程下,自來水水質受到暴雨影響的幾率十分小。(陳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