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在三亞灣海邊戲水玩耍。
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特約記者 陳文武 攝
暑假到了,放下沉重的書包,快樂的假期生活已經開始。但是,每年暑假也是學生安全事故的高發期。假期中,家長該怎樣保証孩子的暑期安全、防止意外發生?為了幫助孩子們度過一個快樂而安全的假期,記者近期採訪了海南省有關專家。
戶外運動防中暑與溺水
夏季氣候炎熱,游泳是孩子們十分喜愛的運動。擁有12年戶外拓展訓練經驗的教練黃今提醒,游泳雖好,但不可大意,每年因孩子游泳而引發的溺水事故時有發生。黃今建議,孩子們在暑假游泳要謹記“六不”原則:一、不在無家長(或監護人)帶領下,私自外出游泳或戲水﹔二、不擅自(未經家長許可)與同學結伴游泳或戲水﹔三、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或戲水﹔四、不到無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或戲水﹔五、不到無人監管和有禁止游泳告示的江河、溪流、山塘、水庫、不明水坑邊玩耍戲水﹔最后,看到有人落水而自己又無能力救護的情況下,不要懼怕逃離或下水施救,要採取呼救及報警等措施。
夏季外出活動還要注意防中暑。很多男性喜歡在盛夏打赤膊。但是,有研究表明,氣溫一般都接近或超過37℃,皮膚不但不能散熱,反而會從外界環境中吸收熱量,因而打赤膊會感覺更熱。在選擇出游衣物時,應選擇質地輕薄的棉、麻、絲等材質的衣服。這些衣服吸汗散熱性好,比打赤膊更易消暑。外出旅行時,人們可攜帶藿香正氣水等中藥,以備不時之需。
注重科學飲食與睡眠
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訓院教研員、特級教師冉茂娟認為,暑期生活處處可見“雷區”,家長和孩子們不可掉以輕心。以飲食起居來說,上學時有學校與老師的約束,孩子們比較容易做到早睡早起、飲食規律。但是,一旦放假了,很多學生就像脫缰的野馬般任性,既不按時吃早餐,也不按時睡覺。這些生活習慣的改變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
海南省國學教育協會中醫專家顏清輝認為,夏日晝長夜短,學生假期時間可自由安排作息,可以適當晚睡早起、中午午休、切忌熬夜,要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振奮精神。
在飲食調養方面,中醫提倡人們“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強調飲食清淡的同時,飲食切勿過咸、過甜,要多吃青菜與粗糧。
顏清輝建議,夏季,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汗易外泄,耗氣傷津,宜多吃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飲食。但是,切勿多吃生冷食物,以免引發腸胃不適等病症。
打工需防上當受騙
冉茂娟表示,學生社會經驗較少,為人單純,除了常見安全隱患外,還要注意謹防上當受騙。比如,有些學生想趁假期打工,進行社會實踐,就更要小心謹慎,注意保護自己。
海南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學工辦老師齊有偉認為,日常生活中,學生們要有信息安全的意識,不要輕易向外人透露自己的個人信息與家庭信息。若要社會實踐,也要選擇有正規營業執照的公司與企業,遇事要多征求家長與老師的意見。
隨著微信與互聯網的普及,不少孩子喜歡用微信聊天交友。齊有偉稱,雖然互聯網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許多學生喜歡發微信朋友圈定位,並晒自己的日常生活,很容易泄露個人信息,給人可乘之機。
據介紹,當前,不少刑事犯罪多是熟人所為。另外,家長不在家時,青少年要格外謹慎,不要輕易相信陌生人。(記者 徐晗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