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型車禍、地震、火山爆發、龍卷風、冰雹等災害時有發生,而災害發生往往有不可預測性,且造成的破壞后果嚴重。那麼,一旦災害發生,該如何進行創傷救治、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
創傷早期救治最重要
“外因性創傷病情一般比較危重,其處理是否及時和正確直接關系到傷員的生命安全和以后功能恢復。因此,必須十分重視創傷的處理,特別是早期急救處理。” 南京總醫院骨科中心主任趙建寧介紹說,急救的目的是挽救生命,在處理復雜傷情時,應優先解除危及傷員生命的情況,使傷情得到初步控制,然后再進行后續處理,並盡可能穩定傷情,為后續治療創造條件。常用的急救方法包括復蘇、通氣、止血、包扎、固定和后送等。
復蘇:心跳、呼吸驟停時,從現場開始行體外心臟按壓及口對口人工呼吸。
通氣:呼吸道發生阻塞可在很短時間內使傷員窒息死亡,故搶救時必須爭分奪秒地解除各種阻塞的原因,維持呼吸道的通暢。對呼吸道阻塞的傷員,必須果斷地以最簡單、最迅速有效的方式予以通氣。常用的方法有:(1)手指掏出:適用於頜面部傷所致的口腔內呼吸道阻塞。(2)抬起下頜:適用於顱腦傷舌根后墜及傷員深度昏迷而窒息者。用雙手抬起傷員兩側下頜角,即可解除呼吸道阻塞。(3)環甲膜穿刺或切開:可用粗針頭作環甲膜穿刺,也可用刀片作環甲膜切開,然后放入導管,吸出氣道內血液和分泌物。(4)氣管插管。(5)氣管切開。
止血:注意出血的性質,動脈出血呈鮮紅色,速度快,呈間歇性噴射狀﹔靜脈出血多為暗紅色,持續涌出﹔毛細血管損傷多為滲血,呈鮮紅色,自傷口緩慢流出。常用的止血法有:(1)指壓法:用手指壓迫動脈經過骨骼表面的部位,達到止血的目的。(2)加壓包扎法:將紗布或敷料填塞或置於傷口,外加紗布墊壓,再以繃帶加壓包扎。(3)填塞法:用於骨骼、肌肉等滲血。(4)止血帶法:一般用於四肢傷大出血,應每隔1小時放鬆1-2分鐘,且使用時間一般不應超過4小時。
包扎:目的是保護傷口、減少污染、壓迫止血、固定骨折、關節和敷料並止痛。可就地取材用干淨毛巾、包袱布、手絹、衣服等。進行傷口包扎的時候,動作要輕巧,鬆緊要適宜、牢靠,既要保証敷料固定和壓迫止血,又不影響肢體血液循環。
固定:骨關節損傷時必須固定制動,以減輕疼痛,避免骨折端損傷血管和神經,並有利於防止休克和搬運后送。固定前要盡可能牽引傷肢和矯正畸形,然后將傷肢放在適當位置。固定范圍一般應包括骨折遠和近端的兩個關節,既要牢靠又不可過緊。固定的夾板不可與皮膚直接接觸,須墊以襯物,尤其是夾板兩端、骨凸出部和懸空部位,以防止組織受壓損傷。
搬運:平時多採用擔架或徒手搬運,在沒有擔架工具時,一般採用背、夾、拖、架等方法。對骨折傷員,特別是脊柱損傷的傷員,搬運時要保持傷處穩定,切勿彎曲扭轉,以免加重損傷。對昏迷傷員,搬運時必須保持呼吸道通暢,可採用半臥位或側臥位。
急救程序要精確
“在創傷的急救過程中,要遵循相關程序,這樣可提高工作效率,挽救更多的傷病員。”趙建寧說,基本原則是先救命,后治傷﹔分清輕、重傷﹔對輕傷,可就近治療﹔重傷員中確定急需優先救治者,給予必要的緊急處理,及時組織后送。下面具體說說幾種常見創傷的處理:
閉合性創傷的治療。多見的閉合傷有淺部軟組織挫傷、扭傷等。治療方法以物理治療為主,如傷后初期局部予以冷敷,24小時后改用熱敷或紅外線治療,或包扎制動,還可服用雲南白藥等。閉合性骨折和脫位應先予以復位,然后根據情況選擇各種外固定或內固定的方法制動。頭部、頸部、胸部、腹部等的閉合傷,都可能造成深部組織器官的損傷,甚至危及生命,必須仔細檢查診斷和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開放性創傷的處理。擦傷、表淺的小刺傷和小割傷,可用非手術療法。其它的開放性創傷均需手術處理,總的目的是為了修復斷裂的組織,但必須根據具體的傷情選擇方式方法。傷口可分為清潔傷口、污染傷口和感染傷口。清潔傷口可以直接縫合。開放性創傷早期為污染傷口可行清創,直接縫合或者延期縫合。感染傷口先要引流,然后再做其他處理。較深的傷口在手術中必須仔細探查和修復。
傷口或組織內存有異物,應盡量取出以利於組織修復﹔但如果異物數量較多,或者摘取可能造成嚴重的再次損傷,處理時需權衡利弊。另外,開放性創傷應注射破傷風抗毒素治療,在傷后12小時內應用可起到預防作用。污染和感染傷口還要根據傷情和感染程度考慮使用抗生素。
淺部的開放傷多由庄稼、木刺誤傷造成。小的刺傷因帶有細菌污染,可能引起感染(如指頭炎等),有的還可能造成異物存留,因此不能忽視。小刺傷的傷口出血,直接壓迫3-5分鐘即可止血。止血后用酒精或碘伏消毒,無菌敷料包扎,保持干燥24-48小時。傷口內若有異物存留,應設法拔除,然后消毒和包扎。
有開放傷時要盡早手術:當患者發生開放性骨折時,由於傷口容易被污染,所以,患者常常會因為疼痛、失血,而使抵抗力降低。假如傷口得不到及時的清理,就容易形成化膿性感染並導致敗血症或骨髓炎等。
面對災害,如何自救?
遭遇龍卷風,我們該做些什麼?趙建寧說,如果在室內,首先要躲在堅實的桌子或工作台下。躲避時記得避開所有的窗戶。其次,當你在戶外,如果龍卷風逼近,而你正行駛在路上,請盡可能的沿著與龍卷風的路線垂直的方向行駛,以遠離龍卷風。如果不可能,則棄車於路邊安全的地方,盡快下車進入附近的建筑物躲避。如果附近沒有建筑物,則趴在方向盤上,臉朝下,用手護住頭部。直到風力減弱,你可以駕駛離開為止。如果你行走在戶外,而附近又沒有建筑物可躲避,你應該立即平躺在地上,臉朝下,用手護住頭部。切記不要躺在汽車或樹附近,以免它們被龍卷風吹倒而砸到你。
遇到冰雹,該做些什麼?趙建寧說,遇到冰雹的襲擊,一定要迅速尋找遮擋物。比如躲進室內、公交站牌下等,粗壯的大樹下也可以暫時躲避。如果附近什麼也沒有,應該採取半蹲在地,雙手抱頭,全力保護頭部、胸與腹部不受到襲擊。如果隨身攜帶有包、文件夾,可以臨時放在頭頂,使危害減少到最低。其次,遠離窗戶、天窗等玻璃制品,因為冰雹會以某種特定角度降落,因此可能會砸碎玻璃,從而造成身體損傷。再次,躲避時要遠離照明線路、高壓電線和變壓器,以防發生觸電的嚴重后果。行車途中遇冰雹,冷靜靠邊即可。注意停靠車輛時,不要把車停在大樹旁,或是有大型物體可能掉落的區域,以防砸到。如果發現有人被砸傷,應立刻將其帶入遮擋物下,進行相關急救,同時撥打報警電話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