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背包,約上幾個三五好友,穿過茂密的叢林,翻越高海拔的山峰,溯溪而上,野炊、露營……近年來,戶外探險活動成為了許多人空閑時的消遣方式,備受推崇。這種“說走就走的”的旅行看似瀟洒,其實險象環生,各種各樣的意外事故層出不窮。根據中國登山協會登山戶外運動事故研討小組的不完全統計,2015年共發生189 起登山戶外運動事故,事故總人數為845人。日前,建德13名戶外運動愛好者在衢州市游玩時就一度失聯15個小時。
1個老驢友帶12個新人
迷路深山15小時
6月18日下午5點,建德市13名驢友在衢州市衢江區灰坪鄉白塔新村杜家田自然村前往大麥源游玩,13人在山澗中溯溪時,天氣驟變,空降暴雨,引發山洪暴發,一隊人馬被山洪分隔成兩隊。繼而兩隊在下撤過程中失去聯系。下午5時許,一隊人馬借著微弱的手機信號向衢州110報警求助,報警后手機信號消失。
后經過當地公安、消防、人武等部門救援人員及鄉村干部、民間救援隊隊員共300多人,連夜分批上山展開搜救工作,經過近15小時,對10多平方公裡山區的全力搜救。於19日凌晨4點,救援隊人員在大麥源西塢自然村,找到了其中的9名失聯人員。19號上午8點,救援人員在仙峰水庫附件找到剩余4名失聯人員。
這此次失聯的13名戶外運動愛好者中,隻有領隊1人是老驢友,其他12人都是新人,對戶外運動知識知之甚少。救援隊的隊員說,以他們的相關經驗來說,12人隊伍最少要配備3名經驗豐富的老驢友,3名老驢友隊形排列也是有講究的,起著不同的作用:隊伍前面領路、隊伍中間協調、隊伍最后保障,三者缺一不可。
之所以會發生失聯事故,很大原因在於對天氣情況沒有重視。當天的氣候條件是不適合出行的,有雷雨天氣,天氣預報顯示的是中到大雨,在這樣的惡劣天氣下溯溪而上是極不明智的。13人隊伍之所以會分成2隊,是因為其中有人不聽領隊指揮,這也是極其危險的。戶外運動的原則之一就是不能離開彼此視線范圍。
驢友出行前裝備與准備
一樣也不能少
新安山地救援隊的吳翔說,戶外運動組團活動,一定要選擇有經驗的領隊、向導。野外探險一定要組團活動,而且必須由具備多年戶外經驗的領隊或向導帶隊,在團隊活動中必須有組織、聽指揮、統一行動。
經驗再豐富的老驢友,出行前也要經過充分准備。一雙能保護腳踝的高幫解放鞋,經濟又實用。千萬不能穿絲襪,甚至光腳,這樣摩擦間隙加大,很容易起泡。出發前,要對目的地近期的天氣情況、地形地貌等做足功課,地形地貌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識,能在戶外借助其他標志物辨別方向,能簡單判定地形地貌,以及山勢力走向。比如這次衢州失聯事件所在地的大坪鄉周邊的地形就很不規則,一遇到下大雨溪水深度會在短時間內從幾十厘米上升到2至3米,比海水漲潮的速度還要快很多,而且水流湍急。
通訊設備、食品藥品等隨身物資也要准備充足,山區手機信號不穩定,戶外愛好好需要帶上對講機(出發前要先告知家人通聯的頻率,使用中注意要保持電量)、手機充電寶,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帶上便攜式GPS等設備,務必要保持戶外活動中的通訊暢通。為了減輕戶外活動所攜帶物品的重量,最好帶壓縮餅干之類的食品。除了攜帶一定量的水,還要密切注意水源地,及時補充水。
朱惠飛是一個有著二三十年狩獵經驗的老獵戶,對建德周邊的山林十分熟悉,幾乎參加了建德轄區內的所有救援活動。他說,千萬不要低估大自然的威力,他經常會看見有戶外運動者帶著酒菜進山的,戶外運動不是休閑旅游與野炊,酒后山林行走也是極度危險的。心血管不好的人,有高血壓的人更是不適合戶外運動。不要輕易吃掉壓縮餅干,你永遠也不知道下一秒在等待你的是什麼,如非必要,寧可帶回家。
從救援角度談自救
務實又有效
在戶外運動中,在野外確認自己迷路或被困后,就不要再亂跑,試圖自己尋找出路了。冷靜下來,對之前的行徑進行分析,就近選擇安全的區域等待救援,因為這樣有利於搜救人員縮小救援范圍,獲救的成功率也會大大增加。晚上的溫度會比白天低很多,在等待救援的同時,一定要保持自己的體力、體溫。
被困人員可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物質來發出求救信號。吳翔說,省森林防火辦公室對廣大林區實行的是紅外衛星監控,一旦發現有火點,就能迅速定位。生火也有技巧和原則。要在地勢較高、相對空曠的地方生火,同時,要避免因求救而引起森林大火。火生起以后,要往上面添加一些濕樹枝,利用濕樹枝形成大量濃煙,達到求救目的。
盡可能地呆在有信號地方原地待命求助,在發送自己的定位后,關機保持電量。如要離開,一定要沿路做記號,確保自己最終可以從無信號的地方回到有信號的地方。
如何在深山中獲得准確的定位,救援隊隊員汪誠說,其實現在手機裡都自帶一個“指南針”的軟件應用,即使在無網絡信號前提下,也可以精確顯示出具體位置,上面會標注出經度、緯度和海拔。
總之,戶外運動需謹慎,不自量力隻會給自身和團隊帶來危險,也會浪費國家財力、人力、物力。(陳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