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科普中國
人民網>>科普中國>>正文

2016年國際禁毒日科普中國系列報道

新型毒品破壞大腦機能 當心毒品穿了健康“馬甲”

科學為你解疑釋惑

2016年06月26日08:21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  手機看新聞

近日,沈陽警方破獲利用物流夾帶方式運輸、販賣毒品大案(黃金崑/人民圖片)

點擊下載本組圖片

(聲明:凡帶有“人民圖片”字樣圖片,系版權圖片,受法律保護,使用(含轉載)需付費,歡迎致電購買: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2014年,眾多明星上陣,獻出了一部被網友戲謔為“監獄風雲”的大戲。毒品的危害無需贅述,用危及生命、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等詞來形容毫不夸張。值第30個國際禁毒日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揭開新型毒品的偽裝面具,令它遠離我們的生活。

看似奶茶,實為冰毒

據廣西新聞網報道,2014年廣西省曾破獲一起販毒案,繳獲了一種新型毒品“奶茶”。與“麻果”、“冰毒”等毒品相比,它似乎更具誘惑力,也帶有更強的蒙騙性。“奶茶”呈白色粉末狀,常用奶茶、咖啡、茶葉包掩飾。這類毒品遇水即溶,即沖即飲,與各種飲品混合后,口味都不發生變化,甚至香味都相似。

但這些外在並不能掩飾其內裡的險惡,長江日報稱“奶茶”實際上混合了冰毒、K粉等毒品。吸食之后,人們會產生強烈的興奮感,通宵達旦不知疲憊,最終體力被消耗殆盡,長此以往將會降低人體免疫功能,更嚴重的還會導致神經中毒反應,損害心臟、大腦組織、腎臟,甚至導致死亡。

"毒品快件"現梧州 牽出一涉嫌走私毒品恰特草案

被查驗出來的恰特草包裹。 梧州海關供圖

茶葉?不!它叫恰特草

據解放日報報道,2016年5月,上海海關在旅檢渠道查獲上海口岸最大一起走私恰特草案件。犯罪嫌疑人搭乘航班從卡塔爾多哈飛抵上海浦東機場口岸,其攜帶的3個行李箱內裝有用鋁箔紙包裝的綠色粉末物體。經鑒定,該物體為恰特草制品,是毒品,共計40包,淨重近77千克。

犯罪嫌疑人如此膽大的原因在於,名為恰特草的毒品晒干后外形與茶葉極為相似,很難分辨。新華社曾報道,恰特草的葉片成分中含有國家管制類精神藥物卡西酮,人咀嚼會產生類似冰毒的致幻作用,毒效驚人且成癮性大,我國已於2013年將其列管為一類精神藥品。

紅冰:亮麗外表下的陰謀

據新華網報道,2013年,武警邊防遼寧省總隊經9個月縝密偵察,成功破獲一起特大走私、販賣毒品案。在搜繳的毒品中,首次在東北地區繳獲尚屬罕見的“紅冰”,該毒品純度高、毒性強、危害大。中國江蘇網報道將其描述為:形如紫晶,狀如大粒海鹽。它採用了新型工藝,威力至少是普通冰毒的兩三倍。吸毒者一旦染上毒癮就很難戒除,壽命也會不斷縮減。

新型毒品破壞大腦機能

除了上述三種毒品之外,近年來被查獲的新型毒品還有“跳跳糖”、0號膠囊、干花等多種類型。隻要在合成毒品的基礎上,對化學結構稍作改變,一種新型毒品就能誕生。重慶市禁毒辦常務副主任、市公安局禁毒總隊總隊長涂慶表示,新型毒品直接作用於人的中樞神經系統,使人興奮行為失控,破壞大腦機能,極易誘發精神分裂,還會引發自傷自殘行為、大量違法犯罪行為,造成多種疾病的傳播。

盡管新型毒品危害極大,卻依然被年輕人群體濫用。如何有效禁毒成為一大難題。中國青年報就此採訪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偵查學院禁毒教研室主任李文君教授。李文君認為,現在毒品形態和吸食方式千變萬化,在禁毒宣傳中,一定要讓大眾理解,不能太晦澀,更不能講大道理。不妨瞄准重點人群,進行分層宣傳,特別是對青少年,讓他們從小就具備識毒、拒毒的基本素養。(陳瑤) 

(責編:張希、肖玲)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