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2日"殲十之父"宋文驄老先生去世,這個消息讓玉龍頗為感慨與惋惜。熟悉玉龍的朋友都知道玉龍是個軍迷,而殲十的傳奇更是讓玉龍記憶深刻。所以為了紀念宋老,紀念他們那一代人為了殲十嘔心瀝血,玉龍特為此拍了一部短片,望宋老他們那一代"殲十"人的故事能永遠流傳下去。
玉龍在此向對支持並幫助拍攝此片的專家學者們表示真誠的感謝!
2016年3月22日13點10分,我國殲-10飛機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原副所長兼總設計師宋文驄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301醫院逝世,享年86歲。這一天,距離殲-10戰機的“18歲生日”僅差一天。
宋老與世長辭,各大媒體爭相報道,許多辛密故事也紛紛公之於眾。正是這樣才讓我輩年輕一代知道了,原來中國還有這樣一代人值得我們敬佩,天空中還有這樣一隻"雄鷹"值得我們驕傲!
殲十正式研發是在1984年,由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具體負責。上世紀80年代正處冷戰時期,國際情勢復雜,各國之間暗流涌動,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劍拔弩張,大有一言不合就隨時出手的架勢。而我們國家則是剛從一系列"天災人禍"中解脫出來,軍事、政事、民事百廢待興。所以,想要在那個時代自主研制殲擊機,難度可想而知。
宋老曾經歷過朝鮮戰爭,見識過外國戰機馳騁疆場的場面,再與當時我們的"小米加步槍對比",感受不言而喻。我想,可能也正是因為宋老有如此的經歷,那一代人有如此的經歷,才使得他們堅定了這樣的信念。
殲十的誕生是漫長而曲折的,曾經因為"缺錢"的問題就差點導致殲十夭折。宋老曾說"國外搞一個型號,沒有100億美元是下不來的。另外,國外不搞基礎建設,我們預算這幾十個億,是人民幣,這還要包括研制條件建設,這些國外都是現成的。"可想而知當年殲十的研究經費是多麼緊張, "勒緊褲腰帶也要搞!"這是不少"殲十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豪言壯語。
如果說經濟問題可以靠節省和忍耐度過,那麼缺少支持與信任則可能是"殲十人"們最大的危機。在研制殲十期間,我國軍方幾度想靠引進國外先進飛機來提升軍力,比如前蘇聯的蘇-27或法國的幻影2000,都是當時軍方垂涎許久的優質機型。還好時任軍委副主席的劉華清將軍,對殲十項目給與了相當大的肯定與支持,不然可能也就沒有殲十給人們帶來的莫大驕傲了。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1998年3月23日,殲十試飛成功,這讓以宋老為帶表的"殲十人"們激動的淚流滿面。2003年10月,殲十正式參軍,自此中國軍隊裡終於有了我國自主研制的殲擊機。20年鑄劍,一代人含辛茹苦,隻為不讓他人"染指"我們的天空!"殲十人"們應該為此驕傲,應該受到所有人的敬佩!
來源:玉龍小段微信公眾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