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個笑話,說一個老人臨終前給兒子分遺產。對大兒子說:“你媳婦快生小孩了,存折留給你。”對二兒子說:“你就要結婚,把房子留給你”最后,對小兒子說:“最不放心你了, 現在還沒個女朋友,就把最寶貴的遺產留給你吧。”小兒子心中竊喜,老人說:“我要把QQ號給你,好友欄裡有一百多個年輕姑娘。”
這是一個笑話,我們大多數人也隻把它當作一個笑話,玉龍一開始也是如此。但最近一位外國男士身上發生的事讓玉龍對這個笑話再也笑不出來了,事件大概是說這位男士的養子早喪,在孩子的遺物中男士找到了他的手機,但因為有密碼,所以男士隻得找手機出廠商解決,結果卻無人回應。
手機按說應算是孩子的遺產,但裡面的信息內容算不算是遺產呢?
類似的事情其實也在咱們國家發生過,大概2012年的時候,一位王女士的老公徐先生在一場車禍中不幸喪生。徐先生的QQ郵箱裡保存了大量兩人從戀愛到結婚期間的信件、照片。悲慟欲絕之余,王女士想要整理這些信件和照片,以留作紀念。同時,她也想保留這個QQ號碼。但王女士不知道老公的QQ密碼,隻好向騰訊公司求助。
不過當時騰訊公司的回復是,根據騰訊公司與用戶之間達成的協議,QQ號碼所有權歸騰訊所有,用戶隻擁有號碼使用權。如果被發現用戶長時間不使用,該賬號將被收回。據說,這是互聯網行業的慣例。用戶不能將QQ號碼作為個人財產處置,因為QQ號碼不屬於法律上遺產繼承的范疇。
對這種情況,國外社交網站因為發展的更為成熟一些,顯然也更完善一些。比如Facebook不會自動刪除死亡用戶檔案,而是將死亡用戶賬號變成“紀念版” 賬號,允許用戶在用戶資料中指定“去世后聯系人”,由聯系人在用戶去世后管理其賬號,一旦該聯系人張貼最后的信息,這個賬號將成為去世者的紀念地。這意味 著該“死亡賬號”不能再添加朋友,但人們可以在這個頁面上發表悼念信息。當然,用戶也可以選擇在去世后徹底刪除自己的賬號。
不僅如此,當遇到重大事故和災難事件時,社交網絡還會開辟專門的悼念頁面,供民眾進行在線憑吊,緬懷逝者,表達哀思。
如今我們與網絡越來越密不可分,我們存在網絡上的信息也越來越多,在一些APP記錄著我們很多人生活的點點滴滴,照片、日記可能都在上面。隨著在線支付的普遍應用,在我們的一些賬號上更是存儲著我們的金錢。那麼這些東西應不應該算是遺產呢?
依據中國目前的法律法規等相關規定,賬戶等數字信息屬於個人信息,而非物權法上的個人財產,為此,對於社交賬戶等數字信息能否繼承尚存爭議,需要國家出台法律予以明確。
律師建議廣大網友要養成備份網絡信息的習慣,同時亦可以將社交賬戶的賬號、密碼等信息寫入實體遺囑,以確保社交賬戶余額等網絡財產的安全。
是了,也就是說我們有心的人可以自己將這些東西當回事,但暫時國家還是〝看不上的〝。可我們很多人都知道,現在有很多虛擬物品都是具有市場價值的,比如曾經炒得火熱的比特幣,又比如咱們熟知的Q幣等等。那麼等我們去了的時候,這些東西也要〝付之一炬了〝麼?
互聯網時代不可逆轉,相信以后這種〝互聯網遺產〝的事件也會越來越多,很難說不會有人在某錢包、某寶、某幣上有一筆〝巨款〝,那麼如何保証這些〝財產〝獲得公正對待,相信以后有關部門是遲早要面對的。而作為普通人,或許隻能看誰先活到那個時候了∼
來源:玉龍小段微信公眾帳號
作者:段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