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技防共护运营安全
——夜访首条民营控股高铁线路维护

新华社杭州8月20日电(记者魏一骏、刘梓漪)“出发前仔细清点好工具,预想检查重点,作业务必注意安全,按时、保质完成好作业计划……”
8月19日晚,夜色渐深,迎着徐徐晚风,杭台高铁上虞南综合维修车间内,一支涵盖铁路供电、电务、工务三家作业单位的队伍已集结完毕。当晚,他们将在零点线路列车停运后,按作业计划完成检修任务。
杭台高铁是连接浙江杭州、绍兴、台州三地的重要交通纽带,也是国内首条民营控股高铁。开通3年多来,杭台高铁累计客流近7000万人次。今年暑运,该线路客流持续增长,随着列车运行频次增加,对轨道、供电、信号等关键系统的稳定性提出考验。
确认线路上当天所有列车已停止运行,杭州供电段今年6月刚更新的JJC型检修列车从上虞南综合维修车间开出。“接触网是高铁动力来源的‘生命线’,任何瑕疵都可能影响供电安全。”当晚带领团队作业的杭州供电段接触网维修一工区工长陶旸说。
8月20日凌晨,杭州供电段设备维修人员使用JJC型检修列贯通平台对杭台高铁接触网等设备集中检修。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确认车顶平台升起后,记者随检修人员一同登上平台。一体贯通的170多米平台让检修人员“如履平地”,10组人员可以同时开展作业。“以前检修接触网要依靠人力推动的车梯,新型检修列车等新装备大大提升了检修效率。”陶旸说。
平台上,检修人员对接触线、承力索、吊弦、挽臂等部件仔细检查;空中,带有高亮度射灯的无人机在空中辅助检查,支柱外侧人工不易检查到的部位在无人机高清摄像头下一目了然。
距离检修列车约1公里外,杭州电务段检修人员正在检查信号设备的状态。“信号系统好比铁路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信号工的核心使命就是维护这套精密系统,确保信号指示无误、道岔转换到位、轨道占用状态可靠。”杭州电务段上虞南高铁工区工长孙沪明说,信号工通过微机监测系统监测设备运行情况,精检细修信号设备,聚焦关键道岔转换运行状态,守护线路安全畅通。
8月20日凌晨,宁波工务段轨道检查仪操作人员在杭台高铁线路轨道上巡检。新华社记者黄宗治 摄
“我们在道岔检查的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几何尺寸从传统的手工道尺检查,升级为轨道检查仪检查,取得了较好成效。”宁波工务段轨道检查仪操作人员杨开心说,他们的工作重点是道岔状态检查,确保尺寸良好、部件紧固、转换正常。同时,检修人员还对无砟轨道进行夏季高温专项检查,防止高温导致的变形影响行车安全。
杭台高铁桥隧比高达89.2%,途经地带地质条件复杂,在夏季常受台风、暴雨侵袭,对运营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全天候实时掌握沿线安全动态,杭台高铁在建设期就同步布设了以光纤传感技术为核心的综合监测系统。在沿线边界,一根根不起眼的光纤电缆正是这个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的“神经末梢”。
“杭台高铁安全光纤综合监测系统,构建了铁路沿线传输和感知一体的‘神经网络’,一旦光纤感知到异常振动或应力变化,系统会立即分析定位,结合高清视频复核,第一时间发出警报,从而可以及时应对。”杭绍台铁路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部长陈国良介绍,该系统已经覆盖杭台高铁所有重点监测区域,大幅提升了线路实时监测和智能预警的水平。
8月20日凌晨,杭州供电段设备维修人员使用多功能综合作业车,对杭台高铁局部供电设备隐患进行精准处理,确保供电系统安全稳定。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