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
新冠临床严重性未发生显著变化

科技日报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张佳星)“确实如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近期部分国家和地区新冠感染呈小幅上升趋势。”5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安志杰在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严重性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中国疾控中心在5月17日发布的5月健康风险提示中研判,目前我国新冠病毒感染呈连续小幅上升,近期增幅趋缓,规模性疫情发生的可能性低。
健康风险提示中还提到,除了常见症状,部分新冠患者可能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等症状。老年人和免疫低下者感染后转为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对此,安志杰提醒,低龄儿童、老人及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较弱人群,建议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相关疫苗。家人要及时关注重点人群健康状况,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出现发热、咳嗽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及时就医问诊。
除了新冠病毒感染,另一种乙类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也引发关注。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今年3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显示,肺结核发病人数位于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之前,达将近6万人。
安志杰表示,肺结核占结核病的90%以上,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也是我国法定乙类报告传染病。感染者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产生的带菌飞沫,随地吐痰产生的带菌尘埃等被吸入后可能导致健康人感染,人群普遍易感。适龄儿童应尽早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性脑病和粟粒性结核等严重疾病。对发病风险高的结核潜伏感染者,要进行预防性治疗。
无论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还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提高自身免疫力都非常重要。脾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主任医师袁盈介绍,进入小满节气,人体内阳气处于升散状态,易损易耗,随着雨水渐多,湿度增加也易损伤阳气。民间有“小满不吃生冷”的说法,提醒公众要避免进食寒凉食物,保护人体脾阳,助力脾胃运化功能。
安志杰提醒,可通过均衡饮食、加强营养、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自身免疫力。
“中医认为,平息亢奋的阳气和滋补耗损的阴津是改善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袁盈建议,公众可保持心情舒畅,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规律作息、调养心神,提升免疫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