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追光”:地下2400米深处的别样“年味”
新华社成都2月4日电(记者薛晨)在四川大凉山深处,锦屏山被凛冽的寒风裹挟,积雪覆盖的山峦上泛着冷冽的光。而在锦屏山隧道中部,地下2400米处的锦屏地下实验室内却是一片“火热”。
春节期间,万家团聚、恭贺新春的时刻,一群科研工作者选择与实验为伴,在春节前夕清华大学CDEX组装并测试了一批小型探测器的性能。为了确保在四月份能够顺利开启新一阶段的暗物质探测实验,春节假期科研人员每天都会密切监测实验设备的运行情况。
清华大学CDEX实验组在检查实验仪器。新华社发
“新的探测器对暗物质探测的灵敏度会提高1-2个数量级。”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博士徐锐告诉记者。
在锦屏大设施C2厅,来自上海交通大学PandaX粒子与天体物理氙探测实验组的2名老师和7名学生每天往返于地下实验室和地面营地之间。这个春节,每天一大早他们就进入地下实验室工作,再回到地面时只能看到月挂中天、点点繁星。
“现阶段暗物质探测,各国都在发力,我们要分秒必争采集数据,争取积累更多的数据量。”PandaX实验组副教授王少博认真记录着电脑上出现的一组组数据,目前实验组正抢抓时机进行实验,以期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
在实验大厅内,PandaX的科研人员紧盯仪器上跳动的数字。他们每天会进行数据采集、探测器运行状态检查。
PandaX实验组科研人员在实验中。新华社发
2024年9月,清华大学在《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英文版发表成果,在原初黑洞暗物质研究中取得进展。11月,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刊登了PandaX实验组对太阳硼-8中微子的首个测量结果,这是国际首次较高置信度的观测。
“虽然大家都希望能回家过个团圆年,但是为了整个实验的稳定运行,我们每年春节都会有人值守在实验现场。正是这份坚守,才有了更好的实验结果产出。”王少博说,在实验室过年,有老师、同学的陪伴,是一种不一样的过年体验。
为了保障锦屏地下实验室假期安全稳定运行,国投集团雅砻江公司地下实验室管理局派出了60人的保障团队。“从除夕到正月初七,每天24小时都会有运维人员在地下2400米值守。”国投集团雅砻江公司锦屏地下实验室管理局副局长申满斌说,运维人员会对锦屏山隧洞、实验大厅等进行逐一排查,确保实验室供水、供电、新风系统等正常运行,为节日期间科学实验照常进行保驾护航。
国投集团雅砻江公司地下实验室管理局运维团队在监测系统运行状态。新华社发
除夕夜,地下实验室管理局还组织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的10余名科研人员在营地内包饺子、看春晚、猜灯谜抽奖,虽然远离家乡,但科研人员们依然感受到了浓浓年味。短暂放松后,正月初一一大早,他们又投入到科研中。
春节假期的锦屏地下实验室,没有烟花爆竹的喧闹,没有亲友围坐的欢笑,有的只是仪器运转的嗡鸣和对科研成果孜孜不倦的追求。他们,是暗物质探测的“追光者”,是揭开宇宙奥秘的“先行者”,在地下2400米仰望星空。这个春节,他们用坚守诠释着责任与担当,用奉献书写着别样的“年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