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
——记著名工程爆破专家何广沂两三事
何广沂随身携带的出差笔记。新华社记者 王 希摄
2025年第一个工作日,在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的一间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业内赫赫有名的工程爆破专家何广沂。
他穿着一件半新不旧的藏蓝色西装,身量不高、满头银发,用洪亮的声音讲述着前两天在广东出差的工作内容。
“与常规爆破法相比,梅龙高铁何公塘隧道采用新型水压爆破,提高了炸药的能量利用率、掘进工效和经济效益,同时降低了粉尘、保护了环境,实现了‘三提高一保护’的效果。”谈起一生钟爱的爆破事业,何广沂如数家珍,语气中满是自豪。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何广沂“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荣誉背后,是这位八旬老专家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动人故事。
大学毕业后,何广沂一直从事爆破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一干就是40年。2004年,何广沂退休了,但他舍不掉对爆破事业的热爱,继续潜心钻研,竭尽全力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2019年,正紧张施工的青岛地铁1号线工程遇到了“拦路虎”——贵西区间四线大断面不仅地质复杂,而且地面上居民楼较多,道路两侧还分布有热力、电力、自来水等管线。
“此处的爆破作业,除了地质本身的问题,还要考虑把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降到最低。”项目负责人说。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施工单位请来了何广沂。在他的指导下,项目部召开20多次会议对施工工法、爆破方案展开充分论证,并进行多次试爆,最终决定采取两项新技术:一是新型水压爆破,二是同列同段孔外等间隔控制微差爆破。
2020年6月26日,爆破取得了预期效果。爆破振速也由过去的每秒超过1厘米,控制到每秒0.5厘米以内,创造了当时国内控制爆破的最低振速纪录。对此,项目施工人员很是感慨:“原来还不太相信能成功,现在亲眼看到,真的信服了。”还有当地居民开玩笑地说:“你这老头儿,怎么不早点来?你来了,我们就安心了。”
何广沂听后哈哈一笑,在专业技术研究方面继续探索的劲头儿更足了。
每年出差数十天乃至上百天,84岁高龄时还前往西藏昌都开展技术培训……何广沂随身携带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工工整整记录着他近年来奔波于全国各地隧道爆破掘进现场进行指导培训的详细日程、整理的数据和绘制的图表。
“无论环境条件多艰苦,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何广沂坦言,年纪大了出差是要累一点,但是能够推广新型爆破技术,帮助项目解决实际问题,也就觉得不怎么累、不怎么辛苦了。
为更好推广隧道掘进新型水压爆破技术,近两年,何广沂把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通过与国内高校合作,构建模型全面预测爆破效果指标,为施工人员提供隧道爆破快捷设计新途径。
“简单地说,这个模型的功能作用有点像汽车导航,司机还没有上路行驶,就能大概了解走哪条路、需要多长时间。”他说,中国爆破行业协会的专家经鉴定认为,运用该模型可以提前优化爆破参数并预测爆破效果,使水压爆破技术更上一层楼。
“作为一名有着5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我将坚持老有所为,继续发光发热,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全部的力量和智慧。”何广沂说。
(据新华社北京电 记者王 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