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科普中国

口述核史 | 91岁离休干部李长生:“铁军”是怎样炼成的?

李汐
2025年01月14日08:41 | 来源:中核集团
小字号

【口述核史-离休干部访谈】

核工业广大离休干部亲历了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他们在核工业的创建、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是中国核事业发展的奠基者、核工业发展的开拓者和核工业精神的书写者,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目前,核工业健在的离休干部平均年龄达94岁。

在即将迎来核工业创建70周年之际,按照集团公司“整体 协同”年工作部署,集团公司社会事务部联合党群工作部、二二一局、宣传文化中心,组织开展离休干部口述核史活动,采访了参加过核工业创建、改革、发展历程中各领域的离休干部典型代表,探寻老一辈核工业人不为人知的感人事迹和光辉历史,抢救保护核工业重大事件史料,传承核工业精神,赓续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老人坐在落地窗前,对面是风景秀丽的汉江,老人摆弄着一把黑檀木二胡,一曲《赛马》从指尖悠扬的传来。老人挺括宽大的背影,颇有几分军人的英姿,丝毫看不出来已经91岁高龄了。

老人名叫李长生,他将一生奉献给了中国核工业事业,同时,他亦是一名军人、一名光荣的老党员……

淬·军旅生涯 淬炼钢铁品质

1948年12月,14岁的李长生决定投身革命。

李长生出生于1934年11月,自幼生长在河南省方城县。年幼时他亲身经历了抗日战争的残酷,也在解放战争中看到了“生”的希望,年少的他虽然不知道未来会如何,却深知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走向胜利、走向幸福。所以,他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解放军。

入伍时,李长生所在的部队是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年少机灵的他一入伍就成为了警卫团二营六连的通信员。入伍之后,他随着部队转战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参加了渡江战役,参与解放了江西、广东、广西。1950年4月,李长生因身体原因生病发烧,住进了广西南宁第四野战军医院,出于对小同志的爱护,1950年6月,部队决定让身体不够好的同志都退伍回到自己家乡,虽然心中不愿撤退,但是李长生还是服从了组织的安排。

跟随部队东征西战的这两年,他得到了极大的成长。饱经战火,便更加坚信只有一心为人民的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唯一的希望。14岁时义无反顾地参军,就是自己一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也是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退伍回到家乡后的李长生,心中依旧时时惦念。1950年12月初,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为了保家卫国,国家开始了抗美援朝,刚刚退伍不到6个月的李长生又动了响应国家号召入伍的念头,于是他主动找到了村长,表明了态度。村长担心他的身体,有些犹豫。他说;“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是我应有的责任。我作为咱们村的青年,应该担起这份责任!”

就这样,李长生又重新回归了部队。这一次,他是34团机枪连战士。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部队的李长生得到了飞速的成长。1952年,上半年他随部队在湖北建设荆江分洪,这一次因为优异的表现,他荣立二小功;下半年,在海南岛文化学习中,他凭借着勤奋刻苦的精神荣立一小功;1953年,他跟随部队在大连建设飞机场,这一次他又荣立三等功。

1953年对于李长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终于加入了幼时觉得是“救星”、是“光明”、是“希望”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他自己向往的所在。

从此一条光荣的红色革命之路在李长生面前徐徐铺开。

铸·由军转工 铸就硬核精神

1955年5月1号,21岁的李长生随部队集体转业到二机部——后改为核工业部第一设备安装公司(中核二三前身)。从此他完成了从军人到工人的人生转变,跟着中核二三转战南北,在自己成长的同时,也见证了新中国的崛起与发展。

七年戎旅生涯,早已锻造了李长生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由军转工这一蜕变,对于他来说是奉献个人价值的进一步体现,祖国需要的地方,就是他第一时间奔赴的地方。

1958年,成为工人的第3个年头,李长生在兰州科学院安装工作中被评为“五好职工”,这是他成为工人之后的第一份荣誉,在倍感珍惜的同时也敦促他继续努力工作。在中核二三工作的这些年,他从甘肃到青海,从青海到四川,再到陕西,哪里有需要,他就往那里去。

犹记得初到青海二二一基地。茫茫戈壁,漫天黄沙,远处的雪山常年积雪不化,荒无人烟的无人区,每到夜晚,只有呼啸的风回荡在天地间,寂寥的繁星映照着枯瘦的帐篷,帐篷下蜷缩着一批批核工业建设者们。

李长生和工友们大多都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景象,半夜的无人区寒冷彻骨,小小的一顶帐篷往往住着十几个人,人们蜷缩着互相取暖,漫漫长夜无人睡眠,静默无言间,远处不时传来几声狼嚎,面对这样艰苦未知的前方,没有人胆怯,大家的眼神都闪着亮亮的光,像最纯净的黑色宝石,那是他们对建设祖国核工业最炽热、坚定的决心。

水土不服,气候不适;高原反应,食物匮乏,加上自然灾害和每日高强度的工作,李长生和他的许多工友们开始手脚浮肿,最严重的时候连工具都握不住。

身为电焊工的李长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和工友们一寸一寸地搭建起管道的脉络,从无到有,一步一步推动工程的建设。

回忆起那段岁月,李长生满脸是幸福的神色,“那时候虽然艰苦,但领导很关心爱护我们,工友之间也是互帮互助,像家人一样。”袁天让是和李长生从部队一起转业来到二二一的,俩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那时候高大健壮的李长生胃口也大,自己的一份饭总是吃不饱,袁天让每次用粮票多换一份饭带给李长生。提到这件事,李长生的眼里闪过动情的光芒,仿佛回到了那片荒凉但充满热血的茫茫戈壁。

1963年5月,工作优异的李长生担任青海省二二一厂四处管道段任党支部书记。

此后,军人出身的李长生秉持着严肃优良的作风,尽心尽力为身边的工友服务。1966年,他在四川省绵阳四处一连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并被评为中核二三先进工作者一次;1978年,在陕西省汉中813厂二百号安装任务中,他又担任了支部书记兼队长。在二百号安装任务中,他带领大家努力奋战,让困难重重的工作不但顺利完成,还提前2个月实现交付。随后经过813厂检查,十几项工程全优,813厂领导高度认可了李长生带领的项目组的能力,随即向部里领导打报告,让整个项目组的成员留在了813厂。

在这一段工作里,李长生依旧发扬党员的先进带头作用,努力做好工作,1979年他被评为厂先进工作者,1980年被评为十大标兵。

冶·红色精神 陶冶醇正家风

李长生共育有子女5人,其中有4位都赓续光荣血脉,从事了核工业事业。

当被问起,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时,他们不约而同的回答:“父亲是一位坚韧不拔的战士,做人做事诚恳踏实,从来不张扬,我们子女也深受他的影响,我们的家风就是如此。”

诚如他们所言,李长生的五位子女,工作中兢兢业业,生活中孝顺和睦。子女们争着将父亲接到自己家中居住。进入李长生老人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家和万事兴的书法作品,伴随着绿植掩映,一派温馨祥和,金黄色的夕阳打在墙上,也打在李长生坚定的脸庞上。

去年是李长生光荣入党第71年,李长生不求回报、默默付出,在离休之后还获得了核工业部和国防科工委颁发的荣誉证书。

他一层层打开锦盒和红丝绒布,向我们展示这枚灿烂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奖章,李长生老人眼中闪过无限的坚定与荣耀,仿佛这位老人一生的追求与时光都凝练在这一枚小小的徽章中,这是他对终生奋斗的核工业事业最无言的告白,亦是核工业对他最崇高的赞美。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返回人民网科普频道

(责编:李慧博、杨鸿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