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强壮的心脏也禁不起这八种折腾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根据天气预报显示,周末的小雨将把下周的最高气温“浇”到十几摄氏度。每年秋冬季节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特别是面对未来一波波的寒潮突袭,学会如何保护心脏尤为重要。
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是损害心脏健康的大隐患。以下就为大家盘点心脏很“怕”的八件事。
起床太猛
清晨,尤其是冬季的清晨,是心脑血管急症的高发时段。从“半休眠”的状态苏醒,我们的呼吸、心跳会瞬间加快,血流加速,这对心血管的考验比较大,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对策: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起床时别着急,可以先“赖床”5分钟,伸伸懒腰,动动手脚,再慢慢坐起来,之后再缓慢起床。
久坐不动
久坐已经成了时下不少人的生活常态,用电脑、刷手机、看电视等不是坐着就是半靠着。长时间久坐,会减慢血流速度,容易形成血栓,如果血栓脱落,很可能会堵塞大脑和肺部血管,甚至发生猝死。
对策:大家适时活动起来,不要长时间坐着。工作时可以尝试站立办公,娱乐时可以每30分钟起来活动一下,喝点水,放松肩颈,活动手脚,然后再继续。
吃得太饱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日常饮食可能比以前春节饮食还要好,每天都是一桌好菜,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吃多了。饮食摄入太多,会提高人体代谢需求,心脏需要加倍工作向外泵血。可是,大量血液流向负责消化吸收的胃肠道,心脏自己的供血就会减少,这些情况容易诱发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前面提到的坐久不动人群,往往在活动少的同时还会吃大量高脂高糖高热量的食品,长此以往容易引发肥胖。而肥胖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对策:控制每天摄入的总热量,饮食中多增加杂粮、富含纤维的食品,减少糖、盐和脂肪的摄入。
睡眠质量差
好的睡眠可以让身体得到休息,心脏在睡眠期间节奏放慢,也能获得调整和修复。但是,研究发现,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或者大于9小时,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风险。有的人睡眠时还会打鼾,影响睡眠质量,甚至睡眠过程出现呼吸暂停,这很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类患者的血压往往很难控制,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等心脏病。
对策:不要熬夜,养成规律作息习惯,躺下之后不要看手机。如果出现睡眠问题,比如入睡困难、频繁苏醒、睡眠打鼾等情况,可以到睡眠专科进行诊治。
天气太冷
气温降低会刺激人体血管收缩,减少皮肤散热,起到保暖作用。但血管收缩也会引起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者脑出血。
对策:秋冬季外出要做好防寒保暖,寒冷天气建议用温水而不是凉水洗脸,洗澡间环境温度不宜过低,避免洗澡后着凉。另外,高血压患者应在冬季加强血压监测,尽量把血压控制平稳。
情绪过激
过度的不良情绪或者精神压力会引发心理应激,增加心脏负荷,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可能会导致心肌损伤,甚至引起心脏病发作。
对策:及时疏解情绪和压力,用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劳逸结合,积极面对,放松身心。
用力排便
不少中老年人存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情况,血管的弹性较差,用力屏气排便时,腹压升高,可能会诱发血管破裂出血,引起心脑血管事件。
对策:患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避免过度用力排便,如有便秘情况,可尝试口服乳果糖或使用开塞露等,或者寻求医生帮助。
锻炼太过
适当运动可以提升心肺功能,有助心脏健康,但是没有运动习惯的人突然剧烈运动,或者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会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心率过快,可能会引发心肌缺氧。尤其是原本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容易诱发心肌梗死。
对策: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让自己身心舒适的锻炼强度,并且循序渐进地提高运动强度。老年人或者有慢性疾病的人尽量避免对抗性运动,比如足球、篮球等,可以选择温和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文/刘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