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科普中国

世界机器人大会:机器人发展的现实与未来

胡宁
2024年08月27日07:47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8月21日,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本次大会共有27家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30余家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亮相,创机器人大会十年之最。

同期举办的机器人博览会人头攒动。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看到EX机器人展台中的“苏轼”现场“battle诗词”,还能看到企业的机器人进行场地障碍赛,更有机器人在现场写字、对弈……引人注目的,当属“天工1.2MAX”的首发亮相,它是4月发布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通用母平台“天工”的升级版。

这些创新产品的研发团队中,不乏年轻人。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车正平介绍,“天工1.2MAX”的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为32岁,在他看来,年轻人带来了新想法和新活力。

“天工1.2MAX”在大会开幕式上抱起大会徽章,自主走上舞台中央,并将会徽准确放入启动台上。不同于传统机器人往往应用于固定的工业场景、用预设的程序解决重复的工作,在这个流程中,“天工1.2MAX”不仅要抵抗现场嘈杂的声音、各类电磁信号等干扰因素,还要自主导航、决策,以毫米级的精确水平控制动作,展现高超的具身智能技术。

什么是“具身智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许志远介绍,具身智能是把数字世界的软件算法放到物理世界的实体里,通过和环境互动来实现智能增长和行动自适应的智能系统。简单来说,具备了具身智能的机器人就有了自主感知环境、学习环境和与环境互动的能力,有了从事各种工作的通用性。在展览会上,特斯拉、优必选、科大讯飞等企业也在不同应用场景展示其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许志远认为,如果具身智能技术能够大规模发展,人类将快速进入具身机器人的运用时代。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副局长苏国斌表示,当前,具备具身智能的人形机器人已经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玛丽娜·比尔认为,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技术的深度融合,将赋予机器人更高水平的智能化、灵活性与效率。

在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仍有障碍需克服。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陈英在大会分论坛中说,如何实现更自然的人机交互,如何提高机器人的环境感知和适应能力,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扩大应用范围,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共同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在机器人治理与协同发展方面,ABB(中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顾纯元、欧洲机器人协会副主席尤哈·罗宁等人认为,未来应当致力于打造机器人技术与安全的通用标准,以促进机器人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共同发展,完善机器人治理体系。

如何培养青年人才?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孟庆虎、日本千叶工业大学教授王志东、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教授陈和平等人在研讨会上一致认为,机器人产业的人才培养应当坚持跨学科多元发展、重视实践与教学相结合、提高高校与行业的竞争活力。

北京市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设立100亿元规模的机器人产业基金,对机器人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业务给予1%的贴息或担保费用。

截至8月22日,北京亦庄已经累计和8家企业签约了22个重点项目。在大会主论坛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孔磊发布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全球一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新城行动计划(2024-2026年)》,北京亦庄将以具身智能为关键技术,聚焦智能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等关键领域,预计到2026年底,推动10个以上互动服务典型应用场景全覆盖,聚集百家以上创新型企业,汇聚千人以上高端人才,形成万台级具身智能机器人量产规模能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返回人民网科普频道

(责编:李慧博、孙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