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科普中国

别让“小中风”惹出“大麻烦”

2024年05月27日07:43 | 来源:北京青年报
小字号

72岁的李奶奶最近在家里突然摔倒,当时四肢不能活动,也说不出话,但是没过几分钟就恢复如常了。家人问她是怎么摔倒的,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家人带她到医院进行影像检查,结果却没有发现异常。李奶奶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小中风”!

中风也分大和小?没错!如果出现小中风的症状而不重视,很有可能就要摊上大事了。今天,专家就来详细讲讲被视为中风前兆的“小中风”。

超两成人中风前会经历“小中风”

像李奶奶这样突然跌倒,并且伴有短暂的手脚不能活动或者说话不清楚,甚至不能说话,在数分钟内,一般不超过1小时就能恢复正常,而且影像检查没有明显异常,这种现象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也被俗称为“小中风”。

研究发现,有20%至25%的中风患者在发病前出现过小中风。如果出现小中风而又没有进行治疗的话,3个月内发生中风的风险高达20%。特别是在症状发作的10天内,尤其是在2天内,更容易发生中风。因此,小中风不注意,容易造成大麻烦!

根据症状快速揪出“小中风”

有症状要警惕。出现小中风症状不可忽视,即使症状很快消失也要尽快到医院进行诊治,不要延误。我们把小中风常见的症状按照确诊可能性分为三类。

第一类:如果出现以下某个症状,并在数秒或者数分钟(通常在1小时内)恢复,基本可以确定为小中风:

单侧或者双侧肢体以及面部运动无力;单侧或者双侧肢体以及面部失去感觉;同向偏盲(双眼同一侧视野缺损)或者单眼失明;说不出话,或者突发发音问题。

第二类:如果出现以下某个症状,存在小中风的可能性,如果出现两个或以上症状,基本可以确定为小中风:

走路不稳当;复视,即看物体出现重影;头晕;吞咽困难。

第三类:如果单独出现以下某个症状,多半不是小中风,可能是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失忆;意识模糊;肢体不协调;只有一个肢体或者只有脸部感觉缺失;双眼同时出现视力模糊或者视野缺失,如视野呈圆筒状,圆筒越细,视野就越小;短暂意识丧失;头痛;光幻视,即类似手指压迫眼球时看见的光环。

及时处置可减少八成中风事件

任何年龄段人群都有发生小中风的危险,但风险会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如果你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或者吸烟,发生小中风的危险会更大。

研究发现,及时的诊断和预防措施,可以使小中风患者3个月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降低80%。临床上,要预防小中风演变为中风事件,需要评估患者情况,比如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应该使用口服抗凝药。如果不是心源性病因,应该使用抗血小板药。

另外,还应该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患者必须戒烟,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别让“小中风”变“大中风”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称“小中风”,常常是中风发作的前兆。

如果出现短暂的肢体或者面部运动无力、言语不利或者视觉问题,需要警惕小中风,应该马上到医院进行诊治。

采取抗血小板或者抗凝治疗,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以及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小中风”演变为“大中风”。

本组文/刘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返回人民网科普频道

(责编:邢郑、孙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