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专家:完善多个体系建设

吴琼宇

2020年12月07日22:06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9月29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承办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高层次专家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政府、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代表,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会议图片

聚焦黄河“水”问题,提出战略水安全保障规划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教授级高工张金良指出,水资源短缺是黄河流域最突出的问题,水沙调控体系不完善、水土流失严重、水利协同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也在困扰该地区。

张金良建议,需要建立防洪减灾体系、水沙调控体系、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体系、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系、水土流失治理体系、现代化流域水治理等体系,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建设黄河流域评估体系

中国环科院水生态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欣指出,黄河水域生态状况缺乏适用性的指标和标准,因此,无法对黄河水域生态状况进行科性评价。

对此,高欣建议,利用多部委联动效率,构建一套黄河流域水生生物和水生态集合,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全方位分析黄河流域水生态演变趋势。同时,制定黄河流域分区分级评价指标筛选方法和评价标准。

加强管护,扎实推进黄土高原瘀地坝建设

长期以来,黄河由于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水害严重,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而淤地坝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治黄以来,淤地坝拦截并减少入黄泥沙95.4亿吨,淤地155万亩。

张金良指出,现阶段淤地坝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溃决风险高,二是管护压力大,三是拦沙不充分。为解决该问题,他建议,建立高标准免管护淤地坝理论技术体系,采用新型坝工结构,通过淤地坝坝体设置防冲刷保护层。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利顶认为,要放开眼界,淤地坝的修整形式、功能要多样性。修淤地坝要加大生物措施,植物根系可以提高土壤抗侵蚀水动力,具有固土减沙的作用。

(责编:宋文珍、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