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峰会系列活动青年科学沙龙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9月17日,以“大科学装置和技术研究”为主题的中国科技峰会系列活动青年科学沙龙在北京举行。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阮曼奇指出,大科学工程、大科学装置作为源头,带动了整个技术创新、技术辐射、产业进步和产业升级。但是,如何让整个生态保持活力、面对可能碰到的瓶颈,以及更好地增加最后的科技产出,都是当下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
突破现有技术,加强大科学装置支持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童欣认为,我国在利用平台型的大科学装置进行科技创新时,首先要改变评价体系,不能以论文为主导,而应以国家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其次,应增加对大科学装置的支持,改变“短平快”的项目投资观念、加大对基础谱仪建设的支持、对一些能产生变革性的技术创新进行支持。
基础研究所需的大科学装置往往需要将技术推向极致才能产生技术突破。与会专家纷纷表示,未来应加强对大科学装置和基础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
中国科技峰会系列活动青年科学沙龙进行中
重视对外合作,促进科技共同发展
与会专家同时认为,要重视以我为主的大科学装置的国际合作,也要重视对参加国外大型国际合作的支持,打破目前的国际环境僵局,促进科学技术的共同发展。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丁锐详细介绍了自己参与的国际热和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并提出了对国际合作的一些思考。他指出,ITER计划大幅度提升了我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参加国际合作的层次,推动了我国聚变能的开发,同时有利于积累大型国际科学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运行和维护的经验。
完善科学评价体系,助推青年科学家成长
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刘欣然指出,年轻人在大型的科研安装项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多鼓励年轻科学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也是学习的重要途径。同时,要关注年轻科学家的一些研究工作。
与会专家还认为,只有构建一个开放公平的科研环境,完善大科学装置大团队中的科技工作者的成果与贡献的科学评价,才能让青年科学家快速成长并脱颖而出。
此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国内外专家就大科学装置项目的国际合作,以及青年科学家如何在国际交流沟通中发挥作用等问题展开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