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科协打算怎么干?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20年05月13日15:53  
 

4月30日,中国科协召开了九届七次全委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书记处关于中国科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系统总结去年工作,全面部署今年重点任务。会上,张彦敏等多位委员围绕科协组织和科技人员如何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主题建言献策。

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复工复产

疫情发生以来,科协组织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团结动员科技工作者积极行动、全力奋战,努力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迅速启动了全国科普应急响应与联动机制,先后发出4次倡议,全面动员、全面部署。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制造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并产生深刻影响,中国制造业面临防控疫情复工达产、转型升级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组这三重压力。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积极响应科协倡议,迅速做出部署。”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张彦敏提到。

机械工程学会在第一时间组织开展了《装备制造业企业复工问题与对策调研》《疫情之下,供应链如何破局》等4项课题研究。向中国科协报送了《新冠疫情对中国制造业带来的影响分析与建议》和《关于我国应急供应链管理的对策与建议》,建议经《科技工作者建议》抗疫专栏报送了中办、国办。召开重点企业复工复产交流会,向工信部报送3份关于企业复工复产建议。向社会免费开放机械工程师在线学习平台,推出线上课程。

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一样,在中国科协的动员下,各级科协组织广泛动员科技工作者参与防疫科研攻关、决策咨询和科技志愿服务。全国学会发挥专业优势,助力有序复工复产,各地科协推动服务资源下沉,基层“三长”、科技志愿者和科普信息员队伍成为抗疫生力军。如此大规模的系统联动,也反过来增强了科协组织的凝聚力。

此外,中国科协还启动了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不过,面对疫情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一些细节工作仍待加强。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建议,一方面,要更好的发挥全国科协系统的平台、科技人才资源作用。例如搭建线上线下创新型平台。针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中的特点难点,中国科协应该发挥自身突出优势和资源,聚焦企业的需求导向,开展多层次、有实效的技术交流等。

另一方面,更大力度支持双创载体建设,加强资源对接效率。例如,继续加大对各地双创载体建设的支持,充分发挥创业拉动就业的示范效应。鼓励众创空间等载体搭建在线平台并与科协资源库对接,强化资源共享,为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等。

产学研不再“断链”

珠海是我国最早开放的特区之一,在目前大湾区发展中珠海的定位之一是新兴产业创新的策源地,面临着发展的大好机遇。“针对珠海的需求,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在珠海引进召开了第4届中国复合材料国际科技大会,举办了复合材料技术成果展。2020年,学会与广东省科协将合作建立公益性的广东省新材料研究院,将产学研融合做的更扎实。”中国工程院院士、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陈祥宝说到。

类似复合材料学会推动的产学研融合工作,近年来,中国科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依托“百千万”服务区域发展行动等平台,开拓全国学会服务下沉、地方科协协同承接新渠道。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作为制造业领域科技社团,近年来积极服务地方、服务企业,通过建设联合体、联盟、共同体等促进产业发展。”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张彦敏介绍,学会牵头建立的中国科协基础零部件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还在温州、德阳等地建立了四个学会企业联合体。与苏州、佛山等12个城市开展技术对接合作,组织院士专家近百人,深入企业服务30余次。苏州专家服务站实施的“机器人焊接工作站”项目,使常熟飞奥压力容器公司法兰盘产品质量合格率从85%提高到98%,并大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目前,全国已有50家学会与地方政府、地方科协共建产学联合组织和产业前沿科技智库。面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浙江开展“千名专家进万企”专项行动,累计建立各类学会服务站381个、企业联系点2580个,创新助力学会企业联合体6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1家,每年都有2000余名高级专家活跃在助力工程一线。辽宁实施“全国学会入辽计划”,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联盟54个,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服务民营企业1.2万人次。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等与多个地方科协合作建设实体化转化应用基地。中国稀土学会与江西省科协、江西省赣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稀土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在促进区域发展、服务国家战略方面,中国科协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创新发展,与北京、天津、重庆、江苏、浙江、上海共建国际合作平台,推动人工智能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数字经济增长极,助力北京、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河北建设京津冀科协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开展首都科技工作者助力河北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广东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联盟、智能制造等学会联合体、高校科协联盟、乡村振兴战略联盟等赋能创新协同组织。航空发动机产学联合体围绕航空发动机“卡脖子”问题,发布中国航发基础研究合作需求,搭建产学融合交流平台。

科技经济融合工作稳步推进

4月8日,中国科协办公厅印发了《中国科协2020年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方案》,要求以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为目标,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方案》明确工作了目标:打造“科创中国”服务品牌,开通科技经济融通平台,组织百个“科技服务团”“科技服务队”,与地方共建百座技术创新枢纽城市,组织千家学会深入万家企业开展科技志愿服务,举办千场人才技术培训,组织百场国际技术贸易活动和百场科技决策咨询活动,把创新要素引向国内、引向基层、引向企业,帮助地方提升产业竞争力和技术创新力,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方案》得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拥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何满潮表示,中国科协组织全国各学会实施的2020年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能够将科技人才智力服务于企业复工达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壮大发展新动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对此表示完全拥护,并认真贯彻落实。”

在中国科协试点推进服务科技经济融合行动时,恰逢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要求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浙江省科协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推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对于当前高质量复工复产的重要意义,将融合行动作为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重要举措,为浙江当好“重要窗口”展现科协担当。

“我们第一时间选取宁波、温州、嘉兴、德清、余杭五大试点,全省召开大会动员部署,着手搭建‘科创中国’的浙江试点体系。”浙江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郑金平说道。

行动正在稳步推进,浙江省科协将整合资源作为试点的核心工作,利用之江实验室、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阿里巴巴达摩院、西湖大学等重要创新资源,依托学会组建10个省级服务团,有效汇集人才资源;统筹推进企业、园区、高校等经济一线科协组织建设,实现组织有机赋能;配套完善专家库、需求库和成果库,探索市场化服务模式和资源配置机制,引导科技创新资源向产业流动。

“探索‘科创中国’的浙江试点体系,我们认为构建机制管长远。”郑金平提到,浙江省科协努力建立协调机制,充分激发各地党委政府和经济部门的动力,省科协已与经信、科技部门实现百城百园项目共通;构建支持机制,加强与金融、创投等机构的联系合作,温州已率先推出20亿基金支持融合行动,嘉兴探索建立“成果评估+投资基金”的企业创新融资模式,打造一体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协同机制,将融合行动要素资源与省政府“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有机结合,支持嘉兴“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做法。

下一步,浙江省科协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七次会议精神和行动试点要求,积极打造“科创中国”“科创浙江”新标杆,为全国实施当先锋、作示范。

(责编:李慧博、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