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科创中国”“科普中国”比翼齐飞新格局 中国科协全面助力高质量发展

——访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企业工作办公室主任刘兴平

2020年05月13日15:47  来源:经济日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8日讯 (记者苏兰)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协举办的2020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新闻发布会获悉,今年活动主题为“科技为民、奋斗有我”,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活动形式从以往以“线下”活动为主调整为“线上”活动为主。 据悉,此次活动亮点纷呈,重点突出。尤其是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科创中国”品牌将正式亮相,届时“科创中国”服务平台将上线启动。由此,“科创中国”与大家广为熟知的“科普中国”形成比翼齐飞新格局,全面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如何打造好“科创中国”这张中国科协的新名片?“科创中国”品牌将如何围绕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带着一系列问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企业工作办公室主任刘兴平先生。

用心用情用力谋划 因时因势因能打造“科创中国”品牌

记者: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形势出现严峻复杂的局面,在此时刻,中国科协打造“科创中国”品牌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刘兴平: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大决策部署,中国科协决定打造全新“科创中国”工作品牌,并召开全球科技发展与治理系列国际交流研讨会,凝聚世界科技创新力量,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深度参与国际科技治理。

中国科协打造“科创中国”品牌主要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充分彰显科技“化危为机”的价值。 当前,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必须强化创新理念,抓住数字经济融入实体经济新契机,发挥科技创新的催化效应,以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有效化危为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充沛、更加持久的新动能。

其次是有效凝聚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力量。在我国遭遇疫情和产业转型升级双重挑战的艰难时刻,面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中国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要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引领科技工作者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第一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科技惠民利民中实现创新使命和创造价值。

再其次是主动发挥中国科协的组织人才优势。中国科协具有科学家品牌、多学科综合交叉、地方无缝连接、国际组织联系等组织人才优势,能够通过人才跨界聚集和系统联动,有效弥合科技与经济融合的断线断点,将科技资源引向发展最关键、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在优化创新要素配置、营造良性创新生态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是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的空间和渠道。科技创新是破解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全球性问题的必由之路,开放合作是全球科技界应对人类面临重大挑战的共识。在全球化危机严峻的情况下,以科技作为国际交流合作的“先行官”,由科技共同体交流开启“破冰之旅”,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科技融入世界创新网络,在全球产业体系重构过程中争取更大作为。

由此,中国科协用心用情用力谋划,将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科协组织当前最为重要的任务,因时因势因能打造“科创中国”新品牌,充分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手段,搭建志愿服务、产学融合、技术交易服务平台,以跨界融合的组织力推动人才、技术等要素聚合,构建从基础研究、技术转化、市场服务、国际合作,到人才培养、政策制度等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促进数字化转型支撑经济新增长,把科技人才集聚的势能转化为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动能,形成“科创中国”与“科普中国”比翼齐飞的工作格局。吹响科协组织进军经济社会主战场的冲锋号和集结号。

集中体现优势:组织赋能、示范带动 探索创新治理机制

记者:此次“科创中国”品牌的推出,可以说是吹响科协组织进军经济社会主战场的冲锋号和集结号,彰显了中国科协的大格局观。请问, “科创中国”品牌的主要目标和特色是什么?

刘兴平:中国科协打造“科创中国”品牌,核心是充分发挥人才汇聚和技术服务优势,把科协组织、各级学会、地方政府及各类创新组织调动起来,通过组织赋能、示范带动,探索创新治理机制,构建跨界协同的科技创新枢纽、精准对接的技术服务网络、开放辐射的国际合作主场,实现“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各类要素有机融通,推动科技资源聚合优化,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同时聚焦科协组织“四服务”职责,发挥“三型”组织特色,凝心聚力、提升效能、担当作为,为对冲疫情影响、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科创中国”品牌集中体现了四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科技资源跨界协同。强化多学科、多领域、跨地域协同,重塑院所高校、企业、个人以及各类组织在科技创新中的角色,形成新型科研组织模式、产学研协同机制、科技合作服务方式,以跨界融合组织机制推动集成创新,把闪光的产业要素珍珠凝结成璀璨的创新创业项链。

二是组织赋能创新生态。突出科协系统四级联动效应,拓展国际科技合作通道,以省级为统筹、地市为中心形成组织体系,按地方提需求、学会送服务、基层汇资源、科协牵线搭桥的思路,打造综合服务“样板间”,把人才、技术导入资本、产业园区并有机串联,引导创新要素下沉两级,进入国内、进入基层、进入企业。

三是“数字+网络”提升效能。建设线上线下全方位运维的科技经济融通平台,统筹开展科技志愿服务、人才技术培训、海智创新创业、科技决策咨询等各项服务,以数字化实现需求、人才、成果的聚合迭代,建设 “网上科技阿里”。

四是聚焦需求定制服务。针对区域、产业和企业需求,聚焦产业链数字化重构,调配基础研究、技术转化、市场服务、国际合作、人才培训、咨询建言等人才团队,提供组合式、套餐式服务,突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定制化、个性化解决方案。

以“科创中国”品牌为引领 推进六项重点工作

记者:“科创中国”品牌的重点任务有哪些?如何抓实、抓细、抓落实?

刘兴平:“科创中国”品牌建设是一项具有基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长期任务,是中国科协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张新名片。日前,中国科协印发了2020 年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以“科创中国”品牌为引领,推进六项重点工作。

一是打造科技经济融通平台。共建共享集政产学研用金于一体、创新要素供需双方直接对接的服务网络,着眼产业数字化转型与数字经济发展,形成开放式、演进型“问题库”“成果库”“人才库”,开展技术交易服务,促进优质项目转移和成果转化。

二是建设创新枢纽城市。与地方政府共建百座对接城市,在重点区域共建技术交易服务中心,发展国际技术交易联盟。支持地市创新和科普资源下沉,推动科技、人才“上山下乡”。

三是推进科技志愿服务。组建国家级“科技服务团”、区域性“科技服务队”、行业型“技术经理人团队”,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开展“百城千会万企”科技志愿服务。

四是组织人才技术培训。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新基建”和城镇化建设,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技术推广,推动群众性技术创新,服务地方引才引智引技。

五是集聚海外智力创新创业。结合地市需求,新建一批海智基地和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组织技术交流交易,建立国际技术交易促进协作机制和国际技术交易服务“微循环”体系。

六是开展“科创中国”科技决策咨询。开展技术预见,研判关键技术路线和产业创新方向。面向科技之治、中国之治、世界之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深入开展决策咨询。

今年5.30科技工作者日期间,将举办科技服务团与8-10个枢纽试点城市互动、国内外优秀科技创新项目线上路演、2019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发布、新一代信息技术系列丛书-《区块链导论》发布等多项活动。

(责编:李慧博、董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