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在合肥召开

2019年10月28日14:01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人民网北京10月28日电 (魏思敏) 26日,以“新时代科普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省科协主席韩军致欢迎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刚,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理事长徐善衍作主旨报告。来自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全国科协系统的学会和地方科协、科技场馆以及传媒机构的专家、学者、科普工作者150余人参加会议。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主持大会开幕式。

第二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开幕式会场(主办方供图)

孟庆海在致辞中强调要全面加强科普理论创新发展。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中国科普事业发展环境、条件、要求等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科普是什么?为了谁?谁来做?怎么做?”这一根本性问题的时代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深刻变化,用传统传播的模式、理念、概念、手段去开展科普工作,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如何充分实现科普的创新、教育、经济、生态、文化等全部价值,如何充分实现科普的泛在、即时、精准、参与、互动、服务与产品特性,迫切需要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实践。本次研讨会以科普的社会化、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信息化“五化”为主题,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也体现了科普理论研究者的理论勇气和责任担当,必将为推动科普工作的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孟庆海希望广大科普理论研究者关注当下中国科普实践,立足中国广阔的实践沃土,用案例说话,总结经验成果,逐步将科普理论研讨会打造成为融知识创新、分享交流于一体的高端平台,成为学术思想的重要策源地和智库成果的重要孵化基地。

开幕式后,李建刚院士和徐善衍理事长分别作了题为《追逐太阳》和《认识科普新起点 续写科普新篇章》的主旨报告。李建刚院士介绍了“人造太阳”超导托卡马克——聚变工程,分享了我国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国际合作、研发中国全超导托卡马克东方超环(EAST)及中国核聚变工程堆的奋斗征程,展现了中国科学家服务全人类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情怀,描绘了以“人造太阳”攻克人类未来终极能源系统的伟大愿景。徐善衍理事长结合牵头开展面向2035国家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科普专题相关工作,回顾了我国科普实践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对新时代科普工作内涵、外延的深入思考,强调要围绕提升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加快构建新时代科普工作体系和社会化格局。

在26日的大会学术报告环节,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羽,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郑念分别作了题为《短视频时代的科学传播》和《加强科普能力建设 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学术报告。27日上午,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严洁,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所所长刘孝廷,中国科普研究所科普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高宏斌作了题为《公民科学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也谈科普中的博物学》和《移动互联背景下的科普新规律》的学术报告。

会议共设置5个分论坛,分别以“科普社会化动员与参与机制研究”“科普市场化运作机制研究”“科普法制化和基层科普创新研究”“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与国际化研究”和“新时代科普信息化支撑研究”为题开展交流。分论坛上,参会代表分享观点,碰撞思想,进行了深入研讨。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普研究所、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安徽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承办。会议汇聚科学普及与传播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新时代科普创新发展的途径与举措。大会报告紧跟前沿、观点鲜明,与会人员广泛交流、讨论热烈,拓展了学术视野,提升了理论水平,为转变科普理念、创新科普机制、变革科普方式、加强科普评估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大会同期对中国科普研究所最新优秀学术成果《国家科普能力发展报告(2019)》和“科学传播人才培养译丛”进行了发布,并为此次大会评选的优秀论文进行颁奖。

(责编:魏思敏、王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