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日活动现场,观众正在观看造岛神器“天鲲号”模型。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静原摄
“爸爸,为什么嫦娥奔月要先架‘鹊桥’?”“你看,因为月球只有一面朝向地球,我们通过发射卫星架起‘鹊桥’,才能与月球背面取得联系呀。”……9月14日,以“礼赞共和国、智慧新生活”为主题的2019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幕。走进位于中国科技馆内的北京主场活动区域,一对父子正驻足我国嫦娥四号探月工程模型展示台前,了解“鹊桥”中继星搭建地月信息联通之桥的奥秘。
今年是中国科协第16次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北京主场活动设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和北京市科学中心。今年北京主场活动以社会化为主要特色,联合龙头企业、重点高校、一流学会等120余家机构共同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科技成就科普展。
中国科技馆区包括砥砺强国之志、智惠行动联播、科普群英荟萃、5G连接未来、我和我的祖国、创新引领成长等6大板块。造岛神器“天鲲号”、世界最大起重船振华30、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民族瑰宝青蒿素、全球组网的中国北斗……一件件大国重器模型和互动体验装置牢牢吸引住观众的目光。
大国重器彰显强国风范,接地气的创新成果贴近生活。往保温杯里倒入100℃的开水,只需大约1分钟就能降温至48℃左右适宜人饮用的温度,还能保持在最佳饮用温度区间约6小时;重量最轻只有0.4公斤,材料厚度不过2毫米,却能拥有与20毫米至30毫米厚羽绒服外套相同保暖效果的防寒服……这些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展示的产品,正为便民惠民注入航天基因。还有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带来的3D打印技术,让药片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研发团队将超级材料石墨烯做成柔性锂离子电池,有望突破传统硬质电池在智能穿戴领域应用的局限性。
科普日里既有高精尖科技成果展演,还汇聚了小小科学家们的奇思妙想。来自北京市广渠门中学附属花市小学的孩子们正在展区一角现场设计和制作桥梁模型。有的孩子还自告奋勇充当起“解说员”,给来往的成年人讲解桥梁知识。
据了解,2019年全国科普日还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乡村振兴农村科普联合行动、社区科普联合行动、校园科普联合行动等一系列科普活动。如天津举办全域科普展,广东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分会场活动及科学嘉年华活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举办“爱腿日、中国行”系列科普活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开展走进食品营养安全科普基地活动。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副部长郑凯介绍,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将持续到9月20日,让公众与科学零距离接触,在全社会掀起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良好氛围。预计各地将有1.5万个单位开展科普活动2.4万项,惠及公众3.2亿人次。(郭静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