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易致慢性肾盂肾炎 提高机体防御能力很关键

2019年07月01日07:44  来源:医普惠明
 
原标题:【慢性肾病50篇】第十六章 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肾盂肾炎是较少见的由感染直接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本病病情隐匿,多数由于泌尿系统存在梗阻或畸形等复杂因素而导致肾盂感染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最终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及时清除泌尿系统复杂因素是防治慢性肾盂肾炎的根本措施,合理的抗生素应用也非常重要。

什么是慢性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是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肾盂和肾实质的炎症,大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所致,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关于慢性肾盂肾炎的定义目前还有争议,但一般认为慢性肾盂肾炎多发生尿路解剖或功能异常的基础之上,除了细菌性尿路感染外,还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肾脏表面凹凸不平、两侧肾脏大小不等、肾盂肾盏畸形,并伴有肾小管功能的损害,起病较为隐匿,容易反复发作,可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盂肾炎是由急性肾盂肾炎导致的吗?

以往按病程长短(超过半年或1年)来划分急、慢性肾盂肾炎,但国内外的随访研究发现:患者在没有复杂性尿路情况下,大部分多次再发的尿路感染随访多年后仍没有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因此,慢性肾盂肾炎与尿路复杂情况密切相关,在无尿路复杂情况时,慢性肾盂肾炎极少见。

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是什么?

引起慢性肾盂肾炎的致病菌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大肠杆菌多见,占85%,其他细菌包括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和葡萄球菌。主要感染途径有两种:①上行性感染,致病菌沿尿道上行入膀胱,引起膀胱炎,继而沿输尿管向上蔓延进入肾盂,再侵入肾实质,导致肾盂肾炎。病变可累计一侧或双侧肾脏。正常人在尿道口内1-2厘米处存在少量细菌,但一般不引起感染,因为尿道粘膜有一定的抗菌能力;尿液可以稀释细菌并将其排出体外;尿中还含有一些抑菌物质。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粘膜轻度损伤(如月经期、性生活后等)或泌尿系统畸形及尿路流通不畅(如输尿管结石、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泌尿系统肿瘤等)时,细菌趁虚而入,在肾盂部大量繁殖,而使肾脏致病。由于女性尿道短而宽,女婴尿道口易被粪便污染,故均易发病。

②血行性感染,约占30%,细菌由血流进入肾小管,从肾小管侵入肾盂,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念珠菌属感染。当肾脏结构受损(如多囊肾)或患有糖尿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以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抵抗力下降,细菌易于由血流侵入肾脏,而且病变多为双侧性。常见的尿路复杂情况包括反流性肾病和梗阻性肾病。反流性肾病是指由于膀胱输尿管反流和肾内反流导致肾脏疾病;梗阻性肾病指各种原因(如尿路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等)引起尿液流动障碍导致的肾脏疾病。这两者均可能合并感染,长期迁延不愈可引起肾脏纤维化和变形,而发生慢性肾盂肾炎,最终影响肾脏功能。

慢性肾盂肾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慢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复杂,容易反复发作,而且比较隐匿,有时可表现为无症状性菌尿,或间歇性尿频、尿急、尿痛。可有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表现,包括尿浓缩功能减退,低渗、低比重尿,夜尿增多及肾小管性酸中毒等。到晚期可出现肾小球功能的损害,发展成为慢性肾衰竭,最终出现尿毒症。急性发作时病人症状明显,有尿频、尿急、尿痛和发热等症状。

慢性肾盂肾炎该怎样治疗?

1.纠正和去除易感因素 慢性肾盂肾炎治疗的关键是积极寻找并去除易感因素,尽可能纠正和去除存在的泌尿系统解剖异常、结石、梗阻和反流等情况。

2.抗感染治疗 急性发作时治疗同急性肾盂肾炎,在留取尿液标本做细菌培养后,立即给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效的药物治疗。若由于细菌耐药或病变部位疤痕形成,血流差,病灶内抗菌药浓度不足,可试用较大剂量杀菌的抗生素治疗,疗程6周。如果梗阻因素难以解除,则根据药敏选用恰当抗生素治疗6周,也可考虑长时间低剂量治疗,一般选用毒性低的抗生素;但如经过积极抗生素治疗,白细胞尿均不能消失,而病情又没有急性发作的证据,可以不予抗生素治疗,切勿胡乱应用抗菌药。

3.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可减轻感染导致的肾脏瘢痕的发生发展。

4.保护肾功能 血压升高可加速肾功能恶化,故慢性肾盂肾炎的长期治疗中应注意控制血压。改善肾脏的血供,防止肾功能进一步损害。已出现肾功能不全的,应按照慢性肾功能不全治疗,给予低蛋白饮食,禁用肾脏毒性药物。

怎样预防慢性肾盂肾炎?

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防御能力。积极治疗易发因素,如糖尿病、肾结石和尿路梗阻等。减少导尿及泌尿道器械操作。注意外阴清洁。女性的再发性尿路感染与性生活有关者,性生活后即排尿,并口服一次抗生素。更年期可服用尼尔雌醇1~2mg,每月1~2次,可增强局部抵抗力。(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内科主任医师唐蓉、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内科刘华锋)

来源: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义工“幸福银行”医普惠明工作室

(责编:魏思敏(实习生)、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