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新宁:让科普激荡新时代的科学春天

——在“典赞·2018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上的致辞(2019年1月16日)

2019年01月16日18:22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人民网董事长卢新宁

人民网北京1月16日电 (赵鹏)作为中国科学传播界的一项年度盛事,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人民日报社主办,人民网承办的“典赞·2018科普中国”揭晓盛典今日下午在人民日报社举行,活动现场揭晓了2018年十大科学传播事件、2018年十大科普自媒体、2018年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2018年十大网络科普作品、2018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人民网董事长卢新宁为揭晓盛典致辞,以下为全文内容:

尊敬的怀进鹏书记、庹震总编辑,

尊敬的院士和专家,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由中国科协和人民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典赞·2018科普中国”活动。这是“科普中国”活动第二次走进人民日报社,我谨代表人民日报社,代表李宝善社长、庹震总编辑,对各位科普工作者、媒体同行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在2019年刚过去这半个月中,我们已多次见证科学的巨大力量,也一再感受到公众的科学激情。中国的嫦娥四号降落月球背面,在月亮这个玉盘的盘底首次留下人类文明的痕迹,一张看似平淡无奇的月面照刷爆了朋友圈;而加拿大天文学家再次收到来自15亿光年外的重复快速射电暴,熟读《三体》的网友们纷纷留言,“千万不要回答”。从视野可及之处到人类想象力的边界,科学随着宇宙一起热闹起来,而更重要的是,公众愿意为科学的每一点动静、每一个脚步挥洒热情。我们有理由相信,即将到来的,将是一个科技进步催生的“科普的春天”。

科学讲究数据,我这儿正有一份数据:2018年9月的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线上线下参与者达3亿人次,参与活动的科技工作者约110万。而中国科协的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8.47%,其中上海、北京两地超过20%,不仅有望在2020年实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中提出的10%的目标,也大大缩小了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可以说,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公众科学素质的日益提升,也有力证明了我们的科普工作卓有成效。

作为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在持续不断地用报系力量推动科普传播的同时,也时常会探讨这样一个话题: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公民科学素质为什么如此重要?我们曾经在一篇评论写道,从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到尊崇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科学素质的提升既关系每个人成长,也关乎国家乃至人类的共同命运。意识到人类在“宇宙年”最后一天的晚上才出现在地球,或许就会多一份对生命的理解、对自然的敬畏;认识到从发明天文望远镜到在月球踩下脚印只用了几百年时间,可能就会多一份对科学的期待、对创新的信心。实际上,如果说科学的前沿是技术发明翻腾的浪花,那么公众的科学素质、社会的科学水平则是浪花之下深沉的大海。只有公众的科学素质得到不断提升和普遍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海洋才能始终活力奔涌、波澜壮阔。

这就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会反复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写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对中国而言,实现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既需要一批有建树有成就的科学家,也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如何让科学更多地抵达公众?关键在科技工作者、科普工作者、媒体工作者要携手共进,为全社会打造一个“科学共同体”。

爱因斯坦曾说过,宇宙最不可理解之处在于它是可理解的。换个角度看,这句话也是对媒体人进行科普报道的鼓励:科学的“可理解”,正是其“可传播”的基础。作为主流媒体的排头兵、领航者,人民日报的全媒体方阵目前已覆盖7.8亿人次,我们有责任秉持科学精神,为广大读者析事明理、解疑释惑,为科普工作建言献策、聚气凝神,为科学的“可理解”“可传播”做出更多贡献。

我们可以用更生动的内容去传播。比如,在国产C919大型客机首飞的报道中,我们采用了图文、视频访谈、H5动画等多种手段,在科普的同时也增强了公众的民族自豪感。今后,我们将努力创新科普内容生产,不断壮大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的主流思想舆论。我们可以用更有效的方式去传播,比如,2018年“科普中国”项目组37条内容被推送至微博平台,累计阅读量近4000万,还有条目登上了热搜榜。今后,我们将努力提升科普传播效率,让科普内容传得更快、更广。我们也可以用更权威的信息去传播。比如,人民日报的“求证”栏目和人民网“求真”栏目,都已开设8年,通过融合之力共同为芜杂的网络信息去伪存真。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科协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让权威准确的科学声音更加响亮。

同志们、朋友们,

“典赞·科普中国”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年,累计评出了百余个奖项,为调动社会各界的科普热情、树立尊崇科学的社会风气提供了深沉、持久的支撑力量,对于促进我国科学普及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今天,“典赞·2018科普中国”活动也将颁发出50个奖项,这既是对一年来风雨兼程的科普工作者们的褒奖,也是对一年来科普事业取得斐然成就的集中展现。

科幻作家刘慈欣有一句感慨,他说,中国是一个充满着未来感的国度。而外国媒体也曾惊叹,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国浪潮”来了!当科学成为进步的注脚,当科普成为社会的刚需,我们更需要用好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的两翼,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人民日报社愿与中国科协以及广大科普工作者一起,共同为科普事业的繁荣发展助力,共同迎接新时代的科学春天!

点击图片进入“典赞·2018科普中国”人民网专题页面

(责编:赵鹏、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