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黑科技:用脑电波打字,和键盘说bye-bye!

2017年06月15日07:54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2017年4月18日,在Facebook年度开发者大会上,Building 8团队展示了一项炫酷的脑电波打字技术。一位全身不能动的病人,通过植入大脑的电子传感器,以每分钟8个单词的速度,把自己所想的内容转换成显示屏上的文字。据解放网报道,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当使用者开始想象他移动屏幕上的指针时,这个传感器就会自动记录下使用者的神经元活动过程,而电脑则能接收到传感器所记录的信息,完成屏幕上的字母输入。

其实,这就是利用了脑机接口相关的技术,那么,脑机接口技术的原理是什么?它可以运用于哪些领域?如果大脑中的脑电波可以被机器破译,我们是否还有隐私可言?

Facebook年度开发者大会上,Building 8团队对于“脑电波”的一系列研究展示。(图片来源:解放网)

脑机接口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脑机接口可以让人的大脑跨越肌体而直接作用于电子设备,从而产生动作。”河北省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志强在接受《河北日报》采访时表示, “这项技术的研究核心就是调整人脑和脑机接口系统之间的相互适应关系,寻找出合适的信号处理与转换算法,实时、快速、准确地把脑电信号转换成可以被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识别、输出、控制的信号或命令。”

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在哪些领域进行应用?

脑机接口技术可以通过脑电波进行打字、交流等。据《人民日报》介绍,人类大脑每秒可以产生大约1TB的数据,相当于40部蓝光电影,科学家们正致力于将脑电波输入法的速度提升至每分钟100个英文单词(普通人的打字速度约为每分钟40个)。这项技术一旦实现突破,不仅能够帮助一些失去语言和行动能力的人与他人进行顺畅的交流,还能让人机交互的方式得到质的改变,继而为可穿戴设备等的进一步普及铺平道路。

华南理工大学俞祝良教授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表示,脑机接口相关技术是国际上的前沿热点,涉及脑科学、医学、计算机、信号处理、传感器、自动控制等多项学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应用前景。脑机接口可用于残疾人神经功能辅助与康复、增强人机接口等领域,是医疗助残、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方面的前沿技术。

脑电波被破译后我们还能有隐私吗?

如果意念可以被提取,脑电波可以被解读,那么,我们的隐私还安全吗?据《北京日报》报道,神经科学家马克·切维利特和脸书Building 8负责人雷吉纳·杜坎表示,他们研发的传感器并不能读取某个人的全部想法,而只是将你想宣之于口的思维转化成文本。“我们尝试破解的信号是你已经想要表达的意愿。”杜坎强调说。(沈沁暄)

本文由中国科学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卜勇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编:高黎明、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