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首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一飞冲天,让中华民族梦圆百年“蓝天壮志”;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太空之吻”,让世界再次仰望中国创新的“科技精度”……近年来,我国经济提质增效驶入“快车道”,经济发展结构优化和创新要素聚集彰显中国智慧。
从小小芯片研发到锤炼“大国重器”,核心专利培育怎样抱得技术创新的“金娃娃”?怎样通过高价值专利推动创新“量、质双升”、让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新华社记者走访了科技创新前沿企业,洞悉高价值专利培育、保护、转化的脉搏。
挖出科技创新“金娃娃” 核心专利培育导航点亮“寻宝图”
中国速度,世界水平。“十二五”时期,我国共受理发明专利申请403.4万件,发明专利授权量118.9万件,比“十一五”增长了1.5倍。
专家指出,作为知识产权的“金字塔尖”,核心专利的培育加速有效促进各类资源向创新者集聚、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高价值专利的“金钥匙”怎样找到?
“从科研突破创新看,高价值的专利表现为技术竞争力强、研发难度高。”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研究发展部部长夏永江看来,高价值专利意味着“真金白银”。今年4月,中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从“一张白纸”到研制出令世界同行都惊叹不已的高精度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八院团队攻坚克难风雨16载,获得了100多项发明专利。
要想建设空间站,研发出集机、电、控制于一体的对接机构是重中之重。“块头这么大的‘大家伙’对接相当于在太空中‘穿针引线’。”夏永江说,完成对接需要12把锁同步锁紧,这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对接技术专利省下了1美元专利费和产品引进等大笔费用,也打出了中国航天的“争气牌”。
“专利池和高价值专利组合的培育不可一蹴而就,需要沉下心、静下气。”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企业管理处处长胡军建表示,今后5年,我国还将重点聚焦高水平创造、高质量申请、高效率审查、高效益运用,培育专利池、专利组合应围绕产业重点领域开展。
“大保护”格局构建科技创新“铜墙铁壁”
“保护产权就是保护劳动、保护发明创造、保护和发展生产力。”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依法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
有恒产者有恒心。核心专利保护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作为市场“细胞”企业主体的生死存亡,对于这一点,以芯片研发起家的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承捷体会尤为深刻。因为打“有准备之仗”,贝岭多次挫败境外企业恶意侵权诉讼。
“核心专利保护就是决定公司存亡的‘杀手锏’。”周承捷表示,通过分析诉讼对手的专利布局发现,其专利不稳定性成为应诉的突破口。“我们的胜利对全行业也是有益的借鉴。立体化保护企业创新积极性还需跨部门协作,打出知识产权保护‘组合拳’”。周承捷说。
如果说核心专利的研发是点燃“灵感火花”,那么创新之光的照耀需要顶层设计构建大保护的“铜墙铁壁”。从大型客机C919立项伊始,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就针对国内外目标市场做专利检索和分析,通过先行做好风险控制和约束提升核心专利“含金量”。同时,集团将专利导航贯穿整个研发过程,让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驻”技术团队,在设计—实验—试飞—售后全过程管理、全流程参与,并培养研发专业人员做兼职知识产权管理者。“核心专利管理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复合型知识人才的有机融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部负责人说。
“高冷范儿”科研成果变“暖男” 创新知识产权运营模式叫醒“知识创富”
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知识产权这座桥梁从提升全链条价值发力,打通的是创造与运用良性循环的“动脉”。怎样让“锁在抽屉里”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市场效益?
卸下“高冷范儿”,高精尖的科研成果摇身一变转做保护公众安全的“暖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把雷达系统的通信、定位、身份识别等技术应用到列车辅助追踪预警系统上,作为列车自动保护系统(ATP)的“备胎”。“这项专利技术最大限度弥补了驾驶员人为判断的局限性,为列车装上了‘安全眼’。”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第八〇二研究所副所长陈潜说,目前,这项技术已安装于申通地铁各线100多辆列车上,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000万元。“上班族”们也成了“国际范儿”科技的受益者。
胡军建表示,专利产业化、商业化等转化运营模式是推动实现专利与经济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也是产业结构优化、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今后应进一步重视在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发挥知识产权运营的作用,探索借助金融等手段推动实现专利价值。”(记者 王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