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动在南海深处的“冰与火” 为你揭开可燃冰的神秘面纱

2017年06月13日13:51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最近,可燃冰被“炒”得沸沸扬扬。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5月18日,中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标志着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如今,随着中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刚刚过完“满月”,曾经“可望而不可及”的可燃冰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那么,可燃冰究竟是什么呢?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2017年6月9日,在我国广东省珠海市东南320千米的南海神狐海域,工作人员在水深1266米的海底开采可燃冰。(郭俊锋/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外观似冰,遇火燃烧——为你揭开可燃冰的神秘面纱

可燃冰又被称为天然气水合物,一般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地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因其外观似冰,且遇火燃烧,所以被称作可燃冰。

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邱海峻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介绍,从全球范围内来说,可燃冰主要分布在两类地区,一类是水深300~3000米的海底;一类是陆上冻土区。其中,海底可燃冰多分布于环太平洋周边、大西洋西岸、印度洋北部、南极近海及北冰洋周边;陆上可燃冰则主要分布于环北冰洋的高纬度冻土区和我国青藏高原冻土区。

可燃冰储量巨大、清洁、高效,但开采仍需小心谨慎

可燃冰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储量巨大,使用起来清洁、高效。据《工人日报》报道,可燃冰的全球储量约是当前已探明的所有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中碳含量总和的两倍,而且其燃烧后会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是名副其实的清洁能源。由于含有大量甲烷等可燃气体,可燃冰极易燃烧,而且燃烧效率很高,1立方米可燃冰一般可以分解出160~170立方米的天然气。央视网介绍,可燃冰的最大特点是能量密度高,这使其极具优势,比如对于一辆将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汽车来说,如果100升天然气能使其行驶300公里,那么相同体积的可燃冰能使其行驶50000公里。

虽然可燃冰极具优势,但开采的时候仍然需要小心谨慎。据估算,全球海底可燃冰的甲烷总量大约是地球大气中甲烷总量的3000倍,如果开采时不慎导致甲烷气体大量泄漏,将可能引发强烈的温室效应。此外据《南京日报》报道,由于可燃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其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所以在开采可燃冰的时候还可能引发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张晓宁)

本文由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工程师李文博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编:赵鹏(实习生)、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