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所展出的“蛟龙号”潜水器1:1模型
最近几年,我国不仅在航天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崭新成果,还在海洋调查、科考、探测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从蛟龙号、大洋一号到大洋二号,无一不彰显着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17年5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海洋局官员表示,中国大洋综合调查船(“大洋二号”)和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蛟龙号”母船)的建造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按计划这两艘船将于2019年年初建造完成并交付使用。这两艘船是由中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符合中国深海调查实际需要、具备世界领先水平的船舶。
“蛟龙号”母船具备何种能力?
新华网报道称,“蛟龙号”母船全长90.2米、宽16.8米,可在全球无限航区自由航行。装备有全电力吊舱式推进系统,相关的地质、水文、生物化学等多种类型的实验室以及“蛟龙号”专用机库、潜器操控中心、数据处理中心等,和专用无人缆控潜水器作业系统。
“大洋二号”具备何种能力?又是如何实现的?
据《科技日报》报道,“大洋二号”是一艘5000吨级新型远洋综合资源调查船,将配备超过70种先进的调查仪器装备,具有多个可移动集装箱式实验室位,具备海底、水体和部分大气调查以及深海极端环境探测、遥感信息现场验证、深海技术试验和船舶信息化系统等七大国际先进船载科技,同时还具备进行高精度和长周期的综合海洋观测、探测能力,以及保真取样和现场分析的能力。拥有如此强大的综合能力,“大洋二号”自然可以叱诧大海。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之下,海洋深处的秘密将会被一一揭晓。
在“大洋二号”和“蛟龙号”母船的共同综合操作配合下,我国的海洋探测能力和研究水平将大幅度提升。(郭星星)
本文由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员罗会仟进行科学性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