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中登山、采样 盘点蛟龙号探寻的那些科学奥秘

2017年05月26日08:06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最近被“蛟龙”号刷屏了吗?5月23日15时59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的首次下潜(总第143潜次)。这次下潜的调查区域为世界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北侧,潜航员在水下停留近9小时,海底作业时间3小时11分钟,最大下潜深度4811米。24日,蛟龙号还爆出了红色大海参的照片。究竟这条“蛟龙”都在海底探寻哪些科学奥秘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蛟龙号”母船“向阳红09”青岛起航,进军深海大洋。(张进刚、高倩/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海底地质采样

据中国网报道,北京时间4月26日,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多金属结核采集试验选址B调查区进行了2017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首次下潜(总第134潜次)。下潜过程中,蛟龙号利用携带的采水器、地质采样筐、多参数环境传感器等多种作业工具,采集了两块结壳样品共14.8千克、8管短柱状沉积物、16升近底海水,拍摄了大量图片和视频资料。

央广网介绍,这次下潜的任务之一是开展近底观察,拍摄海底多金属结合分布,观察底栖生物和海底地形地貌特征;同时测量海底环境,采集近海底的海水、生物、岩石等样品,开展实地潜航员的培训,下潜深度是大概是一千六百米。考察过程中,蛟龙号不断取得新成果。新华网介绍,5月5日,在南海北部的浦元海山发现多金属结核区,同时带回珍贵生物样品。多金属结核主要成分为锰和铁,人们从中还可分析出铜、钴、镍、铅、锌、铝和稀土元素等数十种金属成分。

攀登珍贝海山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今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8航次)第二航段南海深潜科考任务中,曾连续两天搭乘蛟龙号攀登中国南海中部的珍贝海山。4月29日从2930米的海山下部开始爬坡作业,爬升至2270米,海底作业时间5小时35分钟;4月30日沿珍贝海山南坡向山顶行进,最大潜深1101米,爬升至328米,海底作业6小时28分钟。

据大众网报道,这是我国首次沿南海海山剖面自下而上进行的系统观察和取样,科考人员拍摄了大量海底高清视频照片资料,比较系统地获取了玄武岩样品、沉积物样品以及近底海水和生物样品。央广网则介绍,这些样品展示了珍贝海山上部的岩石特征和生物多样性特征,对开展新生代南海海山链成因、南海构造演化,以及南海生物多样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据《辽宁日报》介绍,蛟龙号5月6日载着科学家在南海东北部深潜,获取了台湾峡谷现代浊流的地貌和沉积证据,丰富了对这一地区峡谷浊流的科学认识。

打捞南海沉宝

除此之外,身怀深潜绝技的蛟龙号还有望参与搜索或打捞南海沉宝。据新华社报道,从蛟龙号的设计功能上来说,它可用于海底救捞,因此它不仅可开展科学研究,也可以配合水下考古。随着深海考古事业的发展,利用载人潜水器进行水下考古将是题中应有之义。(温远灏)

本文由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员罗会仟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编:张萌、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