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沉浸在“焦虑”中惶惶不可终日?警惕焦虑症来袭

2017年05月22日13:20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会产生焦虑情绪。轻度焦虑可提高人的行动能力,但是当人长期受焦虑情绪困扰时,就要警惕是否患上了焦虑症。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2016年5月24日下午,援疆心理医生韩耀静在为新疆阿拉尔市塔里木高级中学高三学生作心理辅导,缓解学生考前心理压力和焦虑烦躁的情绪。(王志清/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据新华网报道,人类有7种情绪,喜怒哀乐悲恐惊。在这7种情绪里面,除了喜和乐是一种欢乐、愉快的情绪,其他5种情绪里面都含有焦虑成分,所以,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如果只是偶尔焦虑,就不用过于紧张,但焦虑症则是某种情绪引发的心理疾病。据深圳新闻网报道,焦虑症的主要表现为既没有事实根据,也无明确客观对象和具体观念内容的提心吊胆和恐惧不安。长期焦虑会导致失眠等症状,从而影响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缓解焦虑情绪以防止患上焦虑症呢?

首先,我们要找到焦虑情绪的来源。每个人引起焦虑的原因都有所不同,但其实核心的原因大多都是由于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和担忧。

对现实的不满多来自于我们对所做事情的结果不满意所产生的挫败感。在这种情况下,要考虑自己做事的方式方法是否得当,找出事情没有做好的原因,积极改变做事方法、提高做事效率、增强自信心;如果不是做事方法有问题,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对事情的预期过高,或者是不是由于现阶段内根本无法完成这件事情,而徒增自己的挫败感和焦虑感。

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和担忧主要是源于我们对自己能力的预期与实际结果的落差。在这种情况下,首先,一定要根据个人实际能力来对未来的事情做出合理的预期,凡事都有多种可能性,要充分考虑到各种情况,不能只想到事情最好的发展方向;其次,可根据事情的重要性合理安排时间,在将目标细化的同时,做好各种情况的应对措施,防止事件突发时造成不必要的慌张和焦虑;最后,凡事先做好最坏的打算,只要能承受最坏的结果,也就无需担心,只需放手去做。

最后,在平时生活中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遇事学会自我调节,这样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而一旦出现持续的、无明确对象的紧张不安,或一个月内反复出现强烈的惊恐或焦虑情绪,并伴有濒死感和失控感,这就已经不是一般的焦虑情绪,而是焦虑症了,这时一定要及时就医。(王景阁)

本文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医学心理学博士、中华医学会心理健康分会秘书聂聪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编:崔钟文、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