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教育和惩治力度 别再让校园暴力污染孩子的心灵 

2017年05月19日13:05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学校是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摇篮,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暴力事件发生在校园中,使一些孩子深受其害。校园暴力事件大多表现为多个学生针对一两个学生进行恶意欺凌,而且欺凌手段恶劣,这很可能会造成被欺凌孩子身体或者心灵上的严重创伤。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身体和心理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暴力事件的受害者很可能因为受到欺凌而影响其性格,使其变得懦弱、自闭;施暴者很可能就此在心中种下一颗暴力种子,以后凡事皆诉诸暴力,这也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2016年12月21日,合肥市瑶海区育英中学的学生们手持反对校园暴力标牌,倡议广大青少年勇敢拒绝校园暴力和欺凌事件。(解琛/人民图片)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校园暴力频发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据法制网报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媒体、电视等多种文化的渗透,使未成年人的社会化程度畸形发展。而导致校园欺凌、校园霸凌、校园暴力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比如学校、家庭的教育方法、未成年人的伙伴关系、影视剧的暴力场面以及生活环境的复杂化。加之未成年人还不具备成熟的是非观,无法正确对待这些因素,致使校园暴力事件频发。

治理校园暴力事件,不仅要教育开导还要结合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处理校园暴力事件的方法主要是教育和开导,让孩子们正确认识校园暴力的错误性。但这也并不能保证孩子们都能理解学校和家长的教导,无法完全扼制校园暴力事件。

据大众网报道,要遏制校园暴力欺凌事件的发生,必须明确欺凌行为人、监护人和学校这三方的主体责任,确立责任承担范围;同时,刑法关于刑事责任的追责年龄应适当降低,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恶性校园暴力案件的发生几率;另外,在加大惩治力度的同时,公检法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与所在地的中小学联系,多组织与预防校园暴力犯罪主题相关的普法进校园活动,在不侵犯未成年人隐私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播放典型案例的视频资料片等方式,让未成年人对校园暴力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一个直观的认知。

治理校园暴力,除了家长和学校的悉心教育,相应政策法规也应给予支持,真正让整个社会都重视这个问题,还孩子们一个干净的校园。(宗磊)

本文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医学心理学博士、中华医学会心理健康分会秘书聂聪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编:崔钟文、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