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科普行专题报道之十二

金色太仓魅力科普

2017年05月02日10:31  
 

“你点我讲”科普大讲堂走进梅园社区——未来智能家居

太仓,因被称为“皇帝的粮仓”而金色灿烂!

太仓科普,因不断创新而更具魅力四射!

近年来,太仓市深入贯彻“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念好“绣”字诀,努力实现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组织网络、基础设施、科普人群、宣传阵地、示范体系等“五个”全覆盖。“十二五”期间,该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载誉良多,先后获得了9 项国家级荣誉、34项省级荣誉、33 项苏州市级荣誉。2016 年,获中国科协2016-2020 年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表彰。

太仓市科技活动中心

你点我讲,绣出“精准科普”新模式

绣花,落脚在一个“绣”字。绣科普工作,绣的是精细精准、不跳针脱线;绣的是稳扎稳打、不急躁冒进。

近年来,该市科协发挥区域优势,依托上海科普讲师团、苏州科普讲师团和本土科普讲师团三支力量“重磅”推出“你点我讲”科普大讲堂,成为活跃在城乡的一所“流动的科普大学”,打造“一小时科普圈”,绣出“精准科普”新模式。

为了更好地开展“你点我讲”科普大讲堂,该市科协成立了拥有副高以上职称150 人在内的220 名科普讲师的豪华师资队伍,共533 项课程。像讲解肿瘤防治的周小寒主任医师是上海市综合性医院肿瘤专题组副组长,对消化、肿瘤等学科有很高的造诣;著名地质学家刘允良则将在科普大讲堂讲解防震减灾、全球环境等科普知识,这些专家都是原行业、学科的佼佼者。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针对五大人群的不同需求,“科普大餐”准备了不同的内容。如把社区老年人喜爱的养身保健、常见心律失常、防癌保健,颈肩痛、腰腿痛的防治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所关注的作为科普大讲堂的重点;比如为了让更多年轻人走进科普大讲堂,开设了职场员工压力管理、普通百姓如何理财、家庭面制西点等课程,通过这些有针对性课程的安排和专家的讲解,努力绣出“精准科普”新模式,增强科普的针对性,提高科普效果。

记者了解到,今年该市科普大讲堂将突出“重心下移、面向基层”的活动导向,活动覆盖到乡镇(街道)、延伸到村(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市科协还将菜单下发至基层方便市民点餐,同时全力做好科普讲座配送服务工作,并提供全程免费服务。

据悉今年的科普大讲堂,共推出涵盖“社会科学,关注热点、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科学饮食,健康生活、科学生活,陶冶情操”等4 大主题533个讲座的讲课菜单。

浮桥镇新城花园社区科普馆

集成优势,绣出宣传阵地全覆盖

强化科普场馆建设。近年来,该市先后投入1 亿多元建成了5000 平方米的市科技活动中心,投资1700多万元建成了1200 平方米的太仓民防科普馆。同时,基层科普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启动科普场馆建设项目资助,先后建成了双凤社区科学探索中心等18 座综合性基层科普活动场所,具有该市特色的市、镇、社区三级科普活动场所。

强化信息化建设。近年来,该市先后投入130 多万元,重点打造了科普电子大屏、科协移动官网、微信公众号“三位一体”的科普宣传平台—太仓社区科普直通车,在江苏省内率先实现社区全覆盖。市科协还联合《太仓日报》、太仓电视台等媒体,开设《科普新说》、《科普大篷车》等栏目,全方位介绍科学知识。通过举办“健康超市”、“趣味科普实验”、“航模比赛”等互动类参与性活动,让更多的市民变成忠实的科普“粉丝”,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在家庭、社区、村组中传播出去,起到辐射推广的作用。

据了解,自太仓科协微信公众平台开放以来,每天及时推送科普知识和活动信息,不仅做到“日日有,天天新”,还与用户交流互动,用户反映很好,实现科普“了如指掌”。

借助上海优势丰富科普内容。现在,该市科普活动中活跃着越来越多上海专家的身影。从2011 年起,市科协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在建立长三角一小时科普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市科协系统的合作,充分利用上海和苏州等地的优质科普资源,把上海市科普讲师团的航空科学、生命科学、心理科学、医疗卫生等方面的17 位专家和苏州市科普讲师团的7 位专家,充实到我市科普讲师团之中,进一步壮大了科普讲师团的队伍。

“毕竟太仓的科普资源少,我们将充分利用上海的科普优势,进一步丰富科普内容。”据市科协主席龚秋健介绍,目前,该市与上海市科协、闵行和虹口等区科协,正常开展科普联动,把上海市科普“健康超市”开进太仓,上海科普发展基金会还向该市捐赠了科普智慧墙。

2016中国机器人大赛服务机器人专项赛闭幕式暨中科院院士科普报告会

注重实效,绣出惠民科普之花

“人人为科普,科普为人人”。市科协主席龚秋健说,近年来,市科协也着手推进科普惠民工作。如为居民更换节水型水龙头、更换楼道声控节能灯和节能灯管,改造抽水马桶水箱等,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是通过节水、节能改造等具体行动,他们的环保节能意识大大提高了,记得下次家里的电灯坏了要选择节能灯,水龙头坏了要选择节水型水龙头……市民们逐渐养成了节能习惯和科学生活方式。

同时,该市还推广科技型、科普型社区建设,并取得了成效。如城厢镇西区社区承担的“太仓市西区‘低碳·智能·平安’科技示范区建设项目”,最近获得江苏省科技厅立项,其推出的“平安钟”社区智能居家养老应用系统,当老人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只需要按动“平安钟”的呼叫器或挂在胸前的遥控按钮,系统就会将求助信息发送至社区楼长,社区工作人员将会及时上门提供帮助,以解决老人发生的紧急情况及生活中出现的实际困难。

“在以后的科普活动中,我们将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服务,让市民体会到科技、科普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好处。”市科协主席龚秋健表示。她说,通过普及科学知识,不仅要让百姓体会到科技改变生活,同时要让市民主动参与科普活动,这样才能绣出常盛科普之花。

科普之花为什么这样红?因为全民参与,凝聚了科普花瓣成簇成团;科普之花为什么这样红?因为精准科普,每一片花瓣都汇聚光彩!

稿件来源:《中国城市报》

(责编:高黎明、姚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