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来的太迅猛 “厕纸机”背后有何科学原理?

2017年04月07日08:44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据《北京晚报》介绍,为规范游客使用厕纸,天坛公园于今年3月试点使用“人脸识别厕纸机”。机器识别人脸后,即会自动出纸。如今,连厕所都开始用黑科技了!有没有感觉很高大上?对于这款独特的“人脸识别厕纸机”,你了解多少?

“刷脸”比较卫生

公园安装“人脸识别厕纸机”的主要目的为了是杜绝浪费,但是辨别不同人来取纸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指纹、红外、声音等等,为何要选用人脸识别?

据参考信息网报道,设计该设备的天津公司首联智能营销总监雷振善(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机器制作时考虑过很多选择,如指纹、红外和人脸识别等。最终选择人脸识别,是因为它不需要人体接触机器,是最卫生的方式。

出纸数据有依据

据中国网介绍,这台机器设定每人可隔9分钟取一次厕纸,每次取的厕纸长度大约在60-70厘米。很多人不禁有所困惑,这样的规定是否合理?

有调查结果显示,此数据是符合人性化管理的。据《北京晚报》介绍,第三方调查公司在调查中发现,参与调查的受访者中有90%的人如厕用纸长度在40至60厘米,有70%的人会在第一次如厕后的9至15分钟内第二次取纸上厕所。因此,选择这样的厕纸长度、取纸时间间隔是合理的。

人们正在尝试使用“人脸识别厕纸机”(胡铁湘/北京晚报)

人脸识别原理

机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原理又是什么?可靠不?

据中国经济网介绍,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通过使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一系列技术处理,以达到识别不同人身份的目的。

厕纸节约了吗?

在倡导大家节约用纸、避免浪费的问题上,天坛公园的试用结果如何?

据《内蒙古日报》报道,在游客量较大的南门公厕厕纸用量已从原来每天的20卷减至现在的4卷。天坛公园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晚报》的采访时表示,保守估算,使用这款机器会让公厕的整体运行成本减少30%。由此可见,“人脸识别厕纸机”对于节约资源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良好社会道德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中,有时还需要不断地督促大众。“人脸识别厕纸机”利用了人工智能这样的高科技手段,通过技术的方式涵养道德,能够促进更多人提升公民意识。(乔亚玲)

本文由中国科学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卜勇进行科学性把关。

(责编:张萌、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