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平塘县有一架很“霸气”射电望远镜,当地人喜欢称其为“中国天眼”。之所以称之为“中国天眼”(Five-hundred-meter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是因为它确实与众不同,据环球网介绍,从概念提出,到望远镜选址、立项、建设至竣工,历时22年,FAST于2016年9月25日正式落成启用,成为全球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这个耗时22年的FAST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呢?
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中国天眼”(图片来源:新华网)
“中国天眼”大而灵敏
截至目前,“中国天眼”仍是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据环球网报道,它的口径有500米,由近460000块三角形单元拼接而成。它的圈梁被50根6至50米高低不等的钢柱支在半空,周长约1.6公里。其反射面总面积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中国天眼”不仅大,而且还很灵敏。据《贵州日报》报道,中国“天眼”的灵敏度,是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德国埃菲尔斯伯格100米口径望远镜的10倍,是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3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的2.25倍。
“中国天眼”的灵敏性主要体现在它会转动,就像我们的眼睛一样,为了捕捉信息而转动。据《解放军报》介绍,“中国天眼”工程的索网结构可以随着天体的移动变化,带动索网上的4450个反射单元在射电源方向形成300米口径瞬时抛物面,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观测效率。而主动反射面让“中国天眼”拥有更广的观测范围,能覆盖40度的天顶角。
“中国天眼”有望探索外星人
据国际在线介绍,“中国天眼”有能力探索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可以将观测延伸至已知宇宙的边缘。在不远的未来,“中国天眼”将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学,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观测脉冲星,研究极端状态下的物质结构与物理规律,以及搜索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也就是说,“中国天眼”不仅能够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还能够捕捉外星人相关的信息。
目前,“中国天眼”备受世界瞩目,未来它的表现也将得到世界认可。据《人民日报》介绍,贵州省为如何利用“中国天眼”工程推进创新发展设置了“三步走”目标:一是和国家天文台共同建设好贵州射电天文台;二是在大数据和大射电融合发展方面,推动具有超算能力的科学计算装置在贵州落成;三是推动建设大射电天文研究中心,乃至于建设国家实验室。(乔亚玲)
本文由北京天文馆副研究员詹想进行科学性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