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晚上睡觉都会做梦,有时甚至会做噩梦,严重影响睡眠质量,那么噩梦究竟是怎样引起的?又该怎样避免噩梦的“入侵”呢?
2016年3月14日,睡眠师唐堂带领自己的学生贴上面膜,在长沙街头用人体拼成了一个巨型的“睡”字,以此呼吁市民关注睡眠健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杨华峰/中国新闻网)
据《羊城晚报》报道,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脑病科主任高敏认为,做梦是正常的睡眠反应,属于神经活动。由于神经活动与神经递质有关,当情绪过于紧张、焦虑时,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分泌会不断增加,在人体进入睡眠状态后,继续刺激血管收缩、加速心跳等,进而影响植物神经功能的正常工作,引发做梦或多梦的现象。
那么,噩梦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据国际在线报道,人体睡眠状态中出现的做梦现象,都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科技日报》提到,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主宰人类情绪的杏仁体(脑的情绪中心)十分活跃,也极易产生负面情绪,当主管短时记忆的海马体与情绪中心杏仁体相遇时,就会将前一天产生的恐惧、悲伤等情绪与其它不相关的事物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消化”这些负面情绪。因而梦中一些毫不相干的事物会奇怪地联系起来,甚至会出现恐惧、悲伤的画面,导致噩梦产生。
但如果经常噩梦连连,那么就要注意,这可能是某些疾病的预警,据国际在线报道,做噩梦时有剧烈身体活动如尖叫、哭泣、踢打的人,有可能存在患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衰退疾病的风险;经常做噩梦的孩子在青春期患精神病的风险更高;如果你的噩梦越来越多,还经常梦到不能呼吸或溺水等,则有可能患上睡眠呼吸暂停这种慢性疾病。
如何才能避免噩梦的“入侵”呢?未来网提到,避免做噩梦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注意睡姿,睡觉时可以选择仰卧姿势,同时保持手臂自然下垂,五指放松。
2、避免压迫身体,睡觉时双手不要放在心脏上,不要压迫胸部及下肢。
3、保持愉快的心情,睡觉前不要有情绪上的大波动,同时,少看具有刺激性的影视剧等。
4、合理饮食,晚饭不要吃得太晚或太饱。
《生命时报》提醒,一旦儿童出现频繁做噩梦,并伴随情绪低落、孤僻沮丧、胃口改变等情况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以防出现其他健康问题。(刘海峰)
本文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医学心理学博士聂聪进行科学性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