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的这些习俗和禁忌你都知道吗?

2017年01月28日11:56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你知道正月的“正”字为何读“征”字音吗?

正月的“正”字,本应该读作“改正”的“正”字音,但人们却一直把它读作“长征”的“征”字音,这是为什么呢?据《新华网》介绍,之所以“正“读”征“字音,是因为秦始皇姓赢名政,“政”与“正”同音,读时犯了他的忌讳,于是把正月的“正”改读“征”字音。

是谁规定了现在的“新年之始”呢?

正月为中国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介绍,在中国古代新年的始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在汉朝以前,每换一个朝代,往往就会改一次月份的次序,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恢复夏朝的月份排列法并一直沿用至今。

正月都有哪些习俗和禁忌呢?

正月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月,在这个月里还形成了许多有意思的习俗和禁忌。比如“正月里不剃头、不买鞋、不看病、不动针线”等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旧时正月初一到初五都有哪些传统的习俗和禁忌:

初一

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它标志农历“旧年”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 。这一天人们以守岁、拜年、贴画鸡、放鞭炮的方式表达着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期望。在庆贺新年的同时也民间也一直流传着一些禁忌,比如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详情】

初二

正月初二,按照传统的习俗,这一天是出嫁的女儿回门、姑爷给岳父岳母拜年的“法定日子”。这一习俗被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北方人们会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一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以此祈望今年能发大财。【详情】

初三

正月初三为“小年朝”。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为避免扰乱“鼠辈”,人们会早早熄灯就寝,并在家中各处撒些米粒、糕饼,意为与“老鼠分钱”;同时这一天又为谷子生日,所以也有忌食米饭的习俗。

正月初三也被称为“赤狗日”,俗传赤狗是“熛怒之神”,会带来不吉,因此将初三视为凶日,此日大家不外出拜年也不在家宴客。【详情】

初四

正月初四,这一天全家人会聚在一起吃折罗(剩饭合在一起的大杂烩),还会打扫室内,把垃圾堆到一处准备 “扔穷”。

年初四,又称羊日。是中国民间迎神的日子,在这天人们会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焚香礼拜;旧时的商家从初一到初四闭门歇业,初五开市,为图吉利,一般会在初四晚上接请五路财神。【详情】

初五

正月初五,又称破五。这一天人们一大早起床,放鞭炮、打扫卫生,扔掉前几天积攒的垃圾意为“送穷”;民间一直将正月初五视为“财神生日”,为求利市,商家会选在这一日开市贸易;初一到初五禁忌较多,过了此日很多禁忌都可破除,所以人们会在初五吃饺子庆贺。【详情】

或许旧时的这些风俗和禁忌并不科学,有些说法甚至带有迷信色彩。但这背后却承载了人们祈福避祸的美好愿望。所以大家在欢度佳节之时,不妨按照这些做一做,这既延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实习生郗若楠)

(责编:郗若楠(实习生)、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