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大李晓春团队开发出食品安全速测仪,借助智能手机对食品中有害物质快速检测,相关检测参数高于国家标准
有则段子讲:吃饭时旁桌一个老外问我:“你的手机有检测食物有害物质的功能么?”我听得一头雾水,连说没有。他很疑惑地说,看到很多人都在吃饭前拿手机对着食物拍照,还以为……
爱拍照晒食的举动,让这位外国人士以为国人用手机为食物“扫毒”,闹了误会。不过,用手机检测食品中有害物质已经能够实现,太原理工大学光电分子检测与材料实验室开发出的食品安全速测仪就有这么牛!
2016年,该实验室研发出一种快速及方便携带的食品安全速测仪,民众只需通过智能手机,就可检测到食品是否带有残余农药或其他有害化学物质。
实验室的主要负责人李晓春教授说,食品安全问题她关注已久。2011年2月,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赴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于化忠教授课题组开展光电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工作,她就开始接触食品安全检测问题。2011年年底,于化忠教授入选“山西省百人计划”被引进到理工大。李晓春次年回国后,与于化忠共同创立了光电分子检测与材料实验室。4年多时间,从文献讨论、想法交流到实验设计,团队一直致力于食品安全、医疗诊断、毒品检测以及环境监测的新型光电分子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但传统检测方法存在所需设备昂贵、操作复杂、检测周期长、检测成本高等问题,经常用于事故发生后取证,无法实现现场检测。为确保民众“舌尖上的安全”,开发一种快速、准确并适用于现场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与产品迫在眉睫。
如何让每个人都能方便快捷的检测食品是否安全?李晓春团队联想到智能手机。由于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同时具有开放的开发环境、高分辨率成像等众多优势,其在生物化学分子在线检测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展现出广泛应用前景。
鉴于此,实验室在现有实验条件下,经历了从生物化学反应基底的制备、检测模型的设计、手机端APP的开发到系统调试的整个研发过程。李晓春说,她们将生物芯片、光电传感、3D打印技术和智能手机相结合,研制了这套快速、简单的食品安全检测系统。
据介绍,核心的检测芯片制备完成后,在利用智能手机进行准确的定量检测过程中,光照是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因此该系统包括一个有半个手掌大小的便携式光学装置,用来提供均匀光照。“首先把提取的样品放置在生物芯片上,加注2毫升标准试剂,使用纳米技术进行信号增强,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然后将生物芯片放置到光学装置中,利用手机APP进行读取,所检测食物的指标就会一目了然。”李晓春介绍,该技术实现了霉菌毒素AFB1和有机磷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的快速、定量及现场在线检测,相关技术已获4项国家发明专利。
去年9月,在第十八届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中,李晓春团队的“基于智能手机技术的食品中有害物质快速定量检测系统”项目获银奖,新型检测系统引起多家检测机构关注。今年,团队正与检测机构洽谈合作,以使食品安全速测仪尽快推向市场。(记者 周慧芳 通讯员 史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