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学生的太空梦:微重力有孔薄膜

2016年11月22日16:21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人民网北京11月22日电 18日下午,随着神舟十一号返回舱成功着陆,两位英雄航天员在历经33天的太空之旅后安全回家。跟着他们一起回来的,还有许多飞上太空的搭载物品,它们将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开舱仪式后,被移交到各研制单位和搭载单位的手中。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在众多太空搭载物品中,就包括由香港中学生设计的三项太空实验,其中“微重力状态下制作多用途的聚合物有孔薄膜”实验在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方案设计比赛中曾荣获冠军,因此也备受大家的期待。

微重力薄膜实验小组的五名成员(图片来源:新华网)

针对本项实验,人民网科普频道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研究员、空间总体部顾问张厚英先生。他向我们介绍,这个实验之所以会在70多个参赛作品中拿到冠军并被带上太空,主要是因其将来极可能会在太空植物培育及其他生活各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张厚英说道,普通的塑料膜是既不透水也不透气的,但是在太空进行植物培育实验时,因为太空中的水十分珍贵,所以需要在植物上覆盖一种高科技的双层薄膜。这种膜既要能防止土壤里面和植物本身的水分蒸发浪费,又要使空气能够进入土壤和植物体内,保证它们的“呼吸”,不至于土壤变质或植物根部“缺氧”腐败。“但是现在使用的双层有孔膜相对来说比较厚,而本次香港中学生设计的‘微重力状态下制作多用途的聚合物有孔薄膜’实验,目的是试图在失重的环境下,既制作出比现在更薄的薄膜,又能提高薄膜的质量和性能。”

张厚英还表示,如果实验成功,这种薄膜的应用领域将会非常广泛。不仅能应用于航天,有利于太空植物的生长,也能为将来的航天实验节省更多的空间和材料。而且,该技术还有希望应用于未来医疗技术等领域,研发出一面透气不透水,另一面透水不透气的奇特薄膜材料,有望应用在人造皮肤和透析膜,以帮助不同类型的病人得到治疗。

在重力环境下制作出的薄膜样品(图片来源:新华网)

据新华社报道,在该实验被带上太空之前,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由于这项实验的主要转化材料丙酮具有挥发性,如果长期吸入的话会对航天员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不能被带上太空。但该实验的几位成员并没有放弃,在查阅了大量论文并联系了世界多地科学家寻求帮助后,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水溶性聚合物聚乙烯醇溶液作为替代材料,最终实现了他们的太空梦。(实习生姬志垒)

受访专家: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研究员、空间总体部顾问张厚英

点击进入专题报道

(责编:赵鹏(实习生)、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