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市民御寒出行。(图片来源:杨华峰/中新网)
近日来,大家对气温可能就一个感觉——冷!就连被“雪藏”的秋裤也被解除了“封印”。面对如此“冻人”的天气,有人抱怨“冷空气太暴力”,有人感叹“寒潮太凶猛”。这些说法让人感到有些迷惑了,这“折磨人的小妖精”到底是寒潮还是冷空气?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什么是冷空气?
在气象学上,冷空气和暖空气是根据气温水平方向上的差别来定义的,位于低温区的空气被称为冷空气。冷空气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质,自身有重量,并能像水一样流动。高纬度地区(如极地)常年受太阳光的斜射或很少见到太阳光,地面接收太阳光的热量较少,因此温度很低。冬季时,北冰洋地区的气温经常低于-20℃,被称为冷空气的“生产基地”。冷空气密度较大,当其大量堆积后,就会不断收缩下沉,使气压增高,从而逐渐形成冷高压气团。当冷高压到达一定程度时,一旦有风吹草动,它就会像洪水一样倾泻而出,汹涌澎湃地向气压相对低的中低纬度地区涌去,这就是冷空气的爆发。每爆发一次,冷空气就会减少一部分,气压也会随之降低。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冷空气又会重新聚集堆积,孕育下一次的爆发。
根据冷空气的强弱程度,气象上将其分为五个等级:
等级最低的被称为弱冷空气,指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小于6℃的冷空气;
其次是中等强度冷空气,指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6℃但小于8℃的冷空气;
往上一级是较强冷空气,指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但未能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
再往上一级被称为强冷空气,指使某地的日最低气温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气;
最强程度的冷空气就是经常“光顾”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寒潮了。那么,寒潮的具体标准是什么呢?
我国《冷空气等级》国家标准中规定:某一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 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48 小时内气温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或72 小时内气温连续下降12℃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在4℃以下,可认为寒潮发生。
由此可见,寒潮是有一定的“门槛”的,只有那些足够冷的冷空气才能达到寒潮的标准。
冷空气与寒潮的区别,你明白了吗?
作者: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主任工程师王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