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重构过去200万年地球表面气候

预估未来气温将上升3—7摄氏度

2016年09月28日08:45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美重构过去200万年地球表面气候 预估未来气温将上升3—7摄氏度

英国《自然》杂志26日发表的一篇论文称,美国科学家重构了过去200万年的全球平均表面温度,这是迄今为止时间跨度最长的地球表面气候重构研究。文章认为,目前的大气层温室气体水平可能使未来地球温度上升3摄氏度到7摄氏度。

人们对于地球气候系统动力学和敏感度的认识,极大地依赖于对过去气候的重构。但是,之前的全球平均表面温度重构仅针对孤立的时间窗口,譬如过去20000年的时间,而跨越冰期的不间断重构一直没有过。

此次,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卡罗林·希尼使用源自59个海洋沉积岩心的逾20000个海洋表面温度数据结果,以1000年为间隔,重构了过去200万年的全球平均表面温度。研究人员发现,地球表面温度一开始逐渐下降,到大约120万年前这种降温趋势停滞,表明全球变冷并非导致进入中更新世过渡期(125万年前到70万年前)的唯一原因,当时地球气候正从4.1万年左右的冰河周期,向10万年左右的周期转变。

研究人员认为,结合大气层二氧化碳的记录,此次重构预估未来全球平均表面温度将上升3摄氏度到7摄氏度,这是在大气层二氧化碳浓度稳定在目前水平情况下得出的结论。(记者 张梦然)

(责编:刘丽娜(实习生)、肖玲)

推荐阅读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运抵海南文昌 将于11月首飞 9月1日,我国最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安全运抵海南文昌清澜港。火箭完成一系列装配和测试工作后,将于11月择机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实施首次发射任务。【详细】

中科院为海外青年学者回国创新发展铺路搭桥127名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及“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以及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的100余位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和中科院海外评审专家代表近日齐聚北京,交流了解国内科研领域最新情况。【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