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机器人“海斗”号它有哪些绝活?

2016年09月01日08:55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海斗”号有哪些绝活?

8月30日,“海斗”号回家了!仔细端详凯旋的水下机器人“海斗”号,不禁好奇,它身上有哪些绝活?

沈阳自动化所所长助理、水下机器人研究室主任李硕介绍,“海斗”号水下机器人和他们研制的“海翼”号7000米水下滑翔机,以及沈阳自动化所参与研制的“天涯”号和“海角”号深渊着陆器,共计三型四台套的深海装备。“海斗”号整机系统需要承受约110兆帕的外界海水压力,从外围的浮力材料到密封舱内部的承压元器件以及动力推进系统,都是一个极限压力的考验。“海斗”号利用补偿式承压密封原理,实现了整机系统在万米压力条件下的可靠有效工作。

“海斗”号长850毫米,宽400毫米,高1200毫米,重260千克。黄橘相间的颜色让椭圆形状的“海斗”号看起来就像一颗“胶囊”。“海斗”号项目执行负责人、沈阳自动化所副研究员唐元贵介绍,身材小巧的“海斗”号在7次下潜中,有5次下潜是深度大于8000米的深渊科考应用,不断创造并刷新我国水下机器人最大下潜深度和作业深度的纪录,成功获得了2条9000米级(9827和9740米)和2条万米级(10310和10767米)深渊垂直剖面的温盐深数据,为研究海斗深渊水团特性的空间变化规律和深渊底层洋流结构,以及万米无人/载人潜水器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

在这次深渊科考航次试验中,同样由沈阳自动化所自主研发的“海翼”号7000米水下滑翔机下潜深度两次突破5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751米,成为国内首台下潜深度超过5000米的水下滑翔机,创造了国内水下滑翔机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由中科院深海所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联合研制的两套7000米级深渊着陆器,即“天涯”号、“海角”号,也成功在本深渊科考航次中得到了大密集度、长时间的深渊科考应用。整个航次作业期间,两台深渊着陆器工作正常,搭载设备运行稳定可靠,成功完成了航次海试和应用任务,获取了深渊系列深度等级的大生物样品、沉积物和水样。(记者 郝晓明 通讯员 戴天娇)

(责编:刘丽娜(实习生)、张希)

推荐阅读

韩春雨实验结果遭质疑 科学界表示仍需等待 3个月前,因发现了一种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方法并在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发表而“一鸣惊人”的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近日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因为到目前为止,全球还没有一家实验室对外宣布能够完全成功重复韩春雨的实验。【详细】

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首次曝光 参加国际训练意大利撒丁岛组织的航天员洞穴训练任务,来自不同国家的航天员组成乘组,在与外界隔离的复杂洞穴中进行探险、勘查和测绘等活动,并完成采集洞穴样本、寻找生命等一系列科学试验,旨在通过在极端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评估和锻炼航天员的行为绩效技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