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寨卡病毒新模型建成

可助开发和测试疫苗

2016年08月25日08:28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
 
原标题:克隆寨卡病毒新模型建成 可助开发和测试疫苗

显微镜下的寨卡病毒

一个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得克萨斯大学以及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23日称,他们在包括易受寨卡病毒影响的胎盘细胞和脑细胞等多个细胞系内,成功复制了寨卡病毒,并创建出病毒模型,可用于寨卡疫苗的开发和测试。

寨卡疫情仍在持续,利用新工具和模型开发寨卡疫苗是对抗疫情的重要手段。研究小组在美国微生物学会最新一期《mBio》期刊上发布了其最新成果。寨卡病毒属黄病毒属,这一毒属还包括西尼罗河病毒、登革热病毒以及黄热病病毒等。黄病毒属的病毒都具有单链RNA(核糖核酸),难以操作和克隆。目前,科学家可以利用反向遗传学工具,通过cDNA(互补脱氧核糖核酸)来研究单链RNA。但黄病毒属大多对宿主有毒,这是科学家研究此类病毒必须克服的问题,研究寨卡病毒也不例外。

为降低寨卡病毒毒性,增强cDNA衍生病毒克隆的稳定性,此次研究人员在克隆过程中,向大肠杆菌完整的病毒cDNA基因组中加入了内含子——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病毒的遗传多样性明显小于它们的野生型母株,后续实验则表明,它们的毒性也比母株要小。

随后,研究人员对克隆病毒进行了一些基因调整,使其可以在Vero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中生长。Vero细胞可作为培养病毒的细胞宿主,往往用于人类疫苗的制造。

研究人员指出,他们的目标是开发出减毒活疫苗,就像防治小儿麻痹症、黄热病和日本脑炎等疾病所用的疫苗,帮助人体在具有短期免疫能力之后建立长期免疫机制。而开发出可在Vero细胞中成长的克隆寨卡病毒,为相关疫苗的研发提供了一个平台。最近,研究小组已开始进行克隆寨卡病毒的小鼠模型研究。(记者 刘海英)

(责编:刘丽娜(实习生)、张希)

推荐阅读

韩春雨实验结果遭质疑 科学界表示仍需等待 3个月前,因发现了一种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方法并在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发表而“一鸣惊人”的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近日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因为到目前为止,全球还没有一家实验室对外宣布能够完全成功重复韩春雨的实验。【详细】

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首次曝光 参加国际训练意大利撒丁岛组织的航天员洞穴训练任务,来自不同国家的航天员组成乘组,在与外界隔离的复杂洞穴中进行探险、勘查和测绘等活动,并完成采集洞穴样本、寻找生命等一系列科学试验,旨在通过在极端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评估和锻炼航天员的行为绩效技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