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智能硬件”时代

2016年08月25日08:10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无人机、智能眼镜、智能机器人等高新科技产品开始逐步走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人类迎来了“智能硬件”的新时代,“硬件+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商品模式也吸引了众多互联网企业和创业者的追随与效仿。

亚洲消费电子展上的智能硬件——机器人手机。(图片来源:人民网) 

据环球网报道,2015年,长城会(GWC)在北京举办了以“Mobile Everything!移生万物”为主题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参会企业包括腾讯、小米、阿里巴巴、百度、华为、高通、谷歌、京东、网易、大疆等众多知名互联网公司,这些企业除了带来了行业内最前沿的高科技产品,同时也表达了想要跨界合作的意愿,希望今后能依托“互联网+”平台,带领中国真正走进“智能硬件”时代。

自此,市场上智能硬件产品的数量开始呈爆炸式增长,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1.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袜子、智能眼镜等;2. 智能家居,如Beon智能灯泡、智能冰箱、智能电视等;3. 智能医疗硬件,如智能血糖仪、帕金森鞋等。不难看出,智能硬件已延伸到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

“硬件+服务”这种新的商业模式,虽然硬件的推广复制需要原材料、物流、人力采购等成本,但是作为服务的基层载体,硬件的主要任务是向广大消费者推广软件,而非作为一种盈利工具而存在。以小米手环为例,它的市场售价仅79元,已近乎于手环的硬件成本价。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互联网终将会迎来“硬件免费”时代。

其实,在“智能硬件”时代,无论是小米、乐视、谷歌还是苹果公司,都无一例外地采取了硬件零利润的政策。究其根本,在面临新的市场蛋糕之时,各互联网巨头都希望可以迅速将它占领,以构建自己的物联网生态链,形成规模化的用户群。如此说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企业选择为消费者补贴硬件了。(罗怡)

(责编:左云森(实习生)、张希)

推荐阅读

韩春雨实验结果遭质疑 科学界表示仍需等待 3个月前,因发现了一种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方法并在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发表而“一鸣惊人”的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近日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因为到目前为止,全球还没有一家实验室对外宣布能够完全成功重复韩春雨的实验。【详细】

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首次曝光 参加国际训练意大利撒丁岛组织的航天员洞穴训练任务,来自不同国家的航天员组成乘组,在与外界隔离的复杂洞穴中进行探险、勘查和测绘等活动,并完成采集洞穴样本、寻找生命等一系列科学试验,旨在通过在极端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评估和锻炼航天员的行为绩效技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