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科学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2016年08月19日08:29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仿生学是一种模仿生物系统研制各种新技术,或者使人造技术具有生物系统特征的科学。它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短短数十年里,它被频繁地用来改进现有的,或者创造出新的机械、仪器、建筑结构和生产工艺。

点击下载本组图片

2016年8月15日,在北京市西城区拍摄的夜色下的国家大剧院。

(声明:凡带有“人民图片”字样图片,系版权图片,受法律保护,使用(含转载)需付费,欢迎致电购买:010-65363647或021-63519288。)

大自然一直以来就是造物者最神奇美妙的作品,人类的许多灵感都来自于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据可靠的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仿生例子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鲁班又称公输班,是我国建筑业的鼻祖,相传他有一次去深山里砍伐树木,不小心被一种野草划破了手臂,他好奇地摘下一片叶子来观察,发现边缘有许多参差的小齿,于是联想到把铁片磨成这种形状以锯断树木,就此发明了锯子。

现实中的仿生学可以运用到很多地方,大到专业的科学技术领域,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吸盘挂钩,其最初来源就是章鱼触须上的吸盘。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发现章鱼的吸盘靠近某个物体时,物体和吸盘之间的水就会被挤压出来,周围的水产生的压力就把吸盘牢牢地压在那个物体上了。陆地上的空气和流动的水是同样的性质,经过挤压,吸盘挂钩和物体之间的空气被挤出去,周围的空气对吸盘产生了压力,于是挂钩便可以承重。

游泳运动员比赛时所穿的泳衣,模仿的是鲨鱼的皮肤。生物学家发现,鲨鱼皮肤表面粗糙的V形褶皱可以减少水流的摩擦力,使身体周围的水流可以快速地流过,更利于在水中快速游动,这对游泳比赛意义非凡。

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生物学家发现青蛙的眼睛能看清活动的物体,却看不清静止的物体。研究中得知,原来青蛙眼睛的晶状体在视网膜上形成光学图像后,还要经过视细胞、双极细胞、输出细胞才能送往大脑神经中枢。他们依据此原理发明了电子蛙眼。电子蛙眼是电子眼的一种,它的前部是一个摄像头,成像之后通过光缆传输到电脑设备显示和保存,它的探测范围呈扇状且能转动。在战场上将它与雷达相配合,就可以像真的蛙眼一样,对活动的东西很敏锐,对静止的东西却视而不见,这使其能敏锐迅速地跟踪飞行中的目标。

仿生学还经常运用于力学与建筑领域,比如说大跨度建筑中经常运用的薄壳设计,模仿的就是乌龟的背壳。据中国网报道:被誉为“京城十六景”的国家大剧院,它的壳体表面由2万多块钛金属板和1200多块超白透明玻璃组成,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每当夜幕降临,金碧辉煌的歌剧院尽收眼底,而壳体表面上星星点点、错落有致的“蘑菇灯”,使大剧院别有一种含蓄别致的韵味与美感。

1994年在法国里昂落成的机场铁路车站(TGV Station)则可谓是仿生结构的杰作。它是西班牙建筑师卡拉特拉瓦的作品,由于他在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接受过结构和建筑两方面的专业训练,他所设计的许多作品都借鉴了结构仿生原理,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效果。这座建筑仿照飞鸟展翅的结构形体,不仅具有轻盈的美感,而且也展示了新技术的有机性与全球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大自然的各种生命活动掌握得越来越多。仿生学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而人类生活也将因此变得更加多姿多彩。(陈秋晴)

(责编:赵鹏(实习生)、张希)

推荐阅读

韩春雨实验结果遭质疑 科学界表示仍需等待 3个月前,因发现了一种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方法并在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发表而“一鸣惊人”的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近日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因为到目前为止,全球还没有一家实验室对外宣布能够完全成功重复韩春雨的实验。【详细】

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首次曝光 参加国际训练意大利撒丁岛组织的航天员洞穴训练任务,来自不同国家的航天员组成乘组,在与外界隔离的复杂洞穴中进行探险、勘查和测绘等活动,并完成采集洞穴样本、寻找生命等一系列科学试验,旨在通过在极端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评估和锻炼航天员的行为绩效技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