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卫星上天 上海量子科技“落地”

2016年08月16日13:32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量子卫星上天 上海量子科技“落地”

记者从上海市科委获悉,上海已将“量子通信”列入科创中心建设“22条”意见确定的重大战略项目,“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也将“量子材料与量子通信”作为重要战略方向作了部署。

据悉,2016年底,我国将建成连接北京、上海的高可信、可扩展、军民融合的光纤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推动量子通信技术在国防、政务、金融等领域的应用。

自2003年以来,上海已累计投入近1.2亿元,支持量子方向相关项目200多个。2008年布局了“空间尺度量子实验关键技术”;近年又以重大研究计划的形式,对量子计算等未来重要方向进行了前瞻部署。

上海通过前瞻性的布局,量子科技开始发力,一些技术在全球领跑。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三高”:高分辨、高灵敏和高精度,这些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精密测量能帮助我们验证如重物附近时间流逝变慢等爱因斯坦百年前提出的预言。华东师大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吴健表示,用量子极限测量的手段,在量子保密空间方面,相当于把传统的光学探测灵敏度提高到量子极限;在量子雷达方面,可以做到只有指甲这么大。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系特别研究员金贤敏团队用他们的飞秒激光技术刻制一个1600个光子波导光源组成的光子芯片,仅需3小时,如果用牛津大学的装置做一个同样实验,需要半年。

多年来,上海市科委通过基础研究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科技人才计划等,在量子科学领域布局了一批项目,支持了一批人才。上海微系统所博士、助理研究员李浩,是继NASA之后首次完成基于超导单光子探测技术的卫星激光测距人才,而且在850纳米波段首次实现光敏面50微米探测效率80%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研发。

目前上海正在组织相关力量开展上海量子方向发展路线图研究,为上海量子方向发展进行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记者 王春)

(责编:刘丽娜(实习生)、张希)

推荐阅读

韩春雨实验结果遭质疑 科学界表示仍需等待 3个月前,因发现了一种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方法并在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发表而“一鸣惊人”的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近日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因为到目前为止,全球还没有一家实验室对外宣布能够完全成功重复韩春雨的实验。【详细】

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首次曝光 参加国际训练意大利撒丁岛组织的航天员洞穴训练任务,来自不同国家的航天员组成乘组,在与外界隔离的复杂洞穴中进行探险、勘查和测绘等活动,并完成采集洞穴样本、寻找生命等一系列科学试验,旨在通过在极端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评估和锻炼航天员的行为绩效技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