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搭载气味追踪技术 对异味“追本溯源”

2016年08月10日08:28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
 

机器人也能“捕捉”气味

据《齐鲁晚报》介绍,第五届菠萝科学奖物理学奖的得主——天津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的李吉功博士发明了可以定位气味源的机器人,它能够迅速实现对气味的追踪,在危险环境中,能对有毒气体的泄漏源进行快速精准的搜索与定位。

日本东京大学的科学家同样采用这种方法,就气味追踪机器人的研发进行了一系列尝试。据《科技日报》报道,日本科学家通过用雄性蚕蛾带动一个小型的两轮机器车来追踪空气中雌蚕蛾释放的性信息素,并模仿雄性蚕蛾跟踪雌性气味的能力,为机器人装上高灵敏传感器,实现机器人的气味追踪功能。他们计划用这种机器人来监控污染物的泄漏状况、追踪气味源等。

“机械胡须”追踪猎物

除此之外,还有研究者尝试利用生物学上的仿生原理,研制出“机械胡须”,以实现对气味的追踪。据《广州日报》报道,伊利诺伊大学先进电子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受海豹启发,在新加坡建造了一组机械胡须,这组胡须可以在昏暗的水中对气味的流动进行追踪。在与高科技数学模型匹配后,机械胡须将能够展示出记载着水流速度及方向等详细数据的彩色图像。

应用前景广泛

具体来看,具备气味追踪功能的机器人能够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爆炸物的搜寻与探测、危险气体的检测、火灾预警以及灾后遇难者搜救等。《浙江日报》曾就机器人对污染源的追踪进行过报道,报道称,配有360度全方位摄影设备的小型机器人,通过对企业排污管附近的河道进行仔细探查,逐步缩小“包围圈”,最终确定了污染河道的“罪魁祸首”。

由此可见,随着与气味追踪相关的研究不断深入,该功能所具有的潜在商业价值将会被不断开发,其工业应用前景也将持续拓展,在不远的将来,各种气味追踪设备一定能在各个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周璟瑜)

(责编:余悦(实习生)、张希)

推荐阅读

韩春雨实验结果遭质疑 科学界表示仍需等待 3个月前,因发现了一种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方法并在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发表而“一鸣惊人”的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近日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因为到目前为止,全球还没有一家实验室对外宣布能够完全成功重复韩春雨的实验。【详细】

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首次曝光 参加国际训练意大利撒丁岛组织的航天员洞穴训练任务,来自不同国家的航天员组成乘组,在与外界隔离的复杂洞穴中进行探险、勘查和测绘等活动,并完成采集洞穴样本、寻找生命等一系列科学试验,旨在通过在极端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评估和锻炼航天员的行为绩效技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