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科研团队攻克氮杂环化学合成难题

2016年08月04日15:00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氮杂环化学合成难题破解

日前,困扰有机化学界多年的一个氮杂环化学合成难题被南开大学的科研团队攻克。该校的陈弓、何刚团队首次实现了对具有高“环张力”的苯并氮杂环丁烷类化合物的高效合成,填补了含氮杂环分子研究的一项重要空白。近日出版的英国《自然·化学》杂志发表了介绍该成果的论文。

杂环化合物是由碳原子和非碳原子共同组成环状骨架结构的一类化合物。其中,含有氮原子的环碳骨架是许多医药、农药和功能材料分子的核心组成结构。体积更小的小环含氮骨架因具有独特化学反应活性,一直是有机化学研究的热点课题。同时,它们对小分子药物的研发意义重大。然而,其极高的“环张力”让化学家们头疼不已,化学合成困难重重。

近几年,该研究团队在基于钯金属催化碳氢键活化的化学反应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此基础上,他们成功开发了基于分子内碳氢键氨基化策略,实现了苯并氮杂环丁烷的简洁高效合成。

这项研究的关键之一是一种新型三价碘氧化剂PhI(DMM)的发明。该试剂可以抑制原本更加容易发生的竞争副反应,从而促使反应沿着热力学上更加困难的设定路径进行,进而高效生成了常规条件下难以获得的带有高环张力的四元氮杂环产物。

据介绍,苯并氮杂环丁烷合成方法的发现,不仅为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为其他具有高环张力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目前,陈弓团队正积极探索苯并氮杂环丁烷化合物自身的化学反应活性及其在生物功能分子合成中的运用。(记者冯国梧 通讯员吴军辉)

(责编:余悦(实习生)、张希)

推荐阅读

韩春雨实验结果遭质疑 科学界表示仍需等待 3个月前,因发现了一种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方法并在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发表而“一鸣惊人”的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近日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因为到目前为止,全球还没有一家实验室对外宣布能够完全成功重复韩春雨的实验。【详细】

我国第二批航天员首次曝光 参加国际训练意大利撒丁岛组织的航天员洞穴训练任务,来自不同国家的航天员组成乘组,在与外界隔离的复杂洞穴中进行探险、勘查和测绘等活动,并完成采集洞穴样本、寻找生命等一系列科学试验,旨在通过在极端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评估和锻炼航天员的行为绩效技能。【详细】